称经典:1998年,两人为争夺西伯利亚油田开发权,在媒体上互相曝光丑闻(别列佐夫斯基指责霍多尔科夫斯基偷税,霍多尔科夫斯基则揭露别列佐夫斯基侵吞国家资产),最终通过叶利钦出面调停才暂时平息。更激烈的内斗甚至涉及暴力——1990年代有超过300名寡头相关人士被暗杀,其中包括尤科斯公司副总裁涅姆佐夫(2015年在莫斯科街头遇刺),背后直指寡头间的权力斗争。这种“零和博弈”的文化,导致寡头群体始终无法形成稳定的行业秩序,最终被普京“分而治之”。
“西方化生存”与“本土依附”的矛盾撕裂。几乎所有寡头都在西方拥有巨额资产:阿布拉莫维奇买下英国切尔西足球俱乐部,在伦敦拥有价值15亿美元的豪宅;别列佐夫斯基流亡英国后,住在肯辛顿宫附近的庄园;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子女均在瑞士留学,资产存于海外银行。他们模仿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喝拉菲红酒、看百老汇音乐剧、让子女就读伊顿公学,但这种“西方化”始终停留在表面:他们的财富根基仍在俄罗斯(依赖国内资源与权力),一旦与本土权力冲突,海外资产便成为“软肋”。2018年,英国以“洗钱”为由冻结阿布拉莫维奇的部分资产,正是利用了这种“海外依附”;而别列佐夫斯基最终在伦敦寓所“自杀”(疑点重重),更是这种矛盾的悲剧性结局。
四、生存体系:资源垄断与多元布局
俄罗斯寡头的生存根基,是对国民经济核心领域的垄断控制。从油气、冶金到媒体、金融,他们通过资本运作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些帝国既是财富的“蓄水池”,也是与权力博弈的“筹码”。
油气产业是寡头的“命根子”。俄罗斯石油产量占全球12%,天然气占20%,而这些资源的开采与销售长期被寡头掌控:卢克石油(由阿列克佩罗夫掌控)年产油1.1亿吨,在全球30个国家有业务,2023年营收超1800亿美元;俄气(政府控股,但管理层多为前寡头)控制全球17%的天然气出口,通过其子公司 Gazprom Neft 涉足石油业务,年利润超300亿美元。寡头们通过“低价收购+技术改造”提升产能: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尤科斯公司在1990年代末引入西方技术,将油田采收率从20%提升至40%,石油出口量五年增长3倍,成为俄罗斯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油气产业的高利润(一桶原油成本仅15美元,国际售价常超80美元),让寡头们短期内积累了天文数字的财富——200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入狱前,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