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达150亿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6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色金属与贵金属构成第二支柱。俄罗斯是镍、铝、钯金的全球主要生产国,这些资源多由寡头控制:波塔宁的诺里尔斯克镍业(Norilsk Nickel)垄断全球40%的钯金和15%的镍产量,2023年市值超300亿美元;德里帕斯卡的俄罗斯铝业(Rusal)是全球第二大铝生产商,年产铝400万吨,控制从铝土矿到铝加工的全产业链。这些产业的生存逻辑与油气类似:依赖西伯利亚的矿产资源(诺里尔斯克镍业的矿区位于北极圈,储量占全球1/3),通过出口换取外汇。值得注意的是,有色金属的国际定价权掌握在西方手中,寡头们需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进行交易,这使其与西方资本形成“既合作又对抗”的关系——2022年俄乌冲突后,诺里尔斯克镍业因西方制裁,被迫将钯金销售转向中国。
媒体与金融是寡头的“软实力工具”。在1990年代的俄罗斯,控制媒体就意味着控制话语权:古辛斯基的 Media-Most 集团拥有NTV电视台、《今日报》等媒体,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为叶利钦造势,收视率高达40%;别列佐夫斯基收购《独立报》《星火》杂志,将其作为攻击政敌的“舆论武器”。这些媒体不仅是“政治工具”,也能带来商业利益——NTV的广告收入在鼎盛时期年超1亿美元,而寡头通过媒体为自家企业(如古辛斯基的银行)做宣传,降低营销成本。金融领域则是寡头的“钱袋子”:阿尔法银行(由弗里德曼掌控)、俄罗斯标准银行(由马尔金掌控)等寡头银行,既为关联企业提供贷款,又通过外汇交易、并购顾问等业务盈利,形成“产业-金融”闭环。
五、君臣佐使:层级分明的权力网络
俄罗斯寡头构建的商业帝国,本质是一套模仿国家官僚体系的层级结构。从核心寡头到基层工人,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权责定位,这种结构既确保了效率,又强化了对权力核心的依附性。
“君”:核心寡头是帝国的“神经中枢”。他们通常直接与克里姆林宫保持联系,决定集团的战略方向与政治立场。阿布拉莫维奇堪称“君级”寡头的典范:他早年通过叶利钦家族获得油气资源,2000年后迅速向普京靠拢,主动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卖给俄气,换取政治安全;他不涉足媒体和政治,专注油气、金属和海外投资(如切尔西俱乐部),成为普京“可控寡头”政策的“模范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