鬟,能拿着扫帚追出三条街,嘴里还唱着自编的俚语童谣,专揭那些腌臜事呢,跟念璃姑娘唱的童谣一个气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锦璃闻言失笑,眼前仿佛浮现出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或许也曾穿着藕荷色的裙子,攥着麦芽糖,用清亮的童音唱着打抱不平的歌谣,发间簪着刚摘下的栀子花,裙摆上还沾着追逐时蹭到的泥土。她想起外祖父说过,母亲出嫁时,嫁妆里藏着一方绣着栀子花的白帕,那是外祖父亲手绣的,每一针都缝着不舍,如今那方帕子正收在她的妆奁里,边角已有些磨损。
正说着,一个抱孩子的妇人挤到近前,手里提着的盐袋还在往下漏盐,白色的盐粒掉在她打补丁的裙摆上,像撒了把伤心的泪。"多谢这位小娘子和小公子!"妇人眼圈泛红,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虎娃干裂的嘴唇,将孩子往前送了送,仿佛要将这份感激也传递给孩子,"要不是你们唱那童谣,我家虎娃怕是要跟着我们吃一辈子淡粥了,昨夜里他还哭着说想吃咸蛋呢。"
"是啊是啊!"卖豆腐的王大爷跟在后面,往念璃手里塞了块热乎的嫩豆腐,豆腐上还冒着热气,带着黄豆的清香,"我那瞎眼老娘,念叨着想吃口咸豆腐脑都快半年了,这下总算能遂了她的心愿,一会儿就给她炖上,撒上葱花和盐,保准她能多吃半碗。"
越来越多的百姓围拢过来,有人捧来自家腌的芥菜酱,酱菜坛口的荷叶还带着晨露,掀开时溢出浓郁的咸香;有人给思砚塞了把炒花生,花生壳上沾着炒货店特有的桂皮香,一颗颗饱满圆润;还有个编竹器的老汉,非要把刚编好的蝈蝈笼送给念璃,笼子上还缠着几朵新鲜的栀子花,花瓣上的露珠摇摇欲坠。念璃捧着满手的食物,小脸上笑开了花,糖霜沾到了鼻尖,像落了片晶莹的雪花,眼睛弯成了月牙:"娘你看!他们都夸我呢!"
思砚却郑重地收下花生,煞有介事地对百姓们拱手,小大人般说道:"以后若有盐商再敢涨价,我就帮大家算清账,把他们囤盐的本钱、克扣的工钱都算得明明白白,绝不让他们多赚一文黑心钱!"他晃了晃腰间的算盘,珠子碰撞出清脆的响声,在喧闹的人群中格外悦耳,仿佛在为他的话打着拍子,也像是在为未来的承诺立下誓言。
苏锦璃看着孩子们被百姓们围着夸赞,心里像泡在温蜜里,暖意从心底蔓延至四肢百骸。前世在相府深闺,她连院门前的青苔都看不全,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被百姓们围在中央,一声声感谢如暖流涌来。这一世,她不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