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
张小帅望着眼前涌动的人群,粗布捕快服沾着前日查案时的尘土。他与苏半夏对视一眼,二人眼中皆是澄澈清明。苏半夏轻轻按住腰间银铃,铃身流转的柔光与铜钟上"护民"二字的金芒相映,恍若诉说着丹房里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张小帅整了整衣角,上前一步,对着圣旨恭敬叩首:"谢陛下隆恩!草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这些日子,草民见过漕运遗孤在寒风中啼哭,见过蒙冤者的白发父母长跪衙前。"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若这些赏赐能修缮义庄、开设粥厂,让百姓不再受冻挨饿,便是陛下洪福,更是万民之幸。"
苏半夏随之跪下,指尖紧紧攥着母亲留下的木簪。簪头飞鱼纹与铜钟纹路遥相呼应,十二年前母亲浑身浴血将木簪塞进她怀中的场景,与眼前百姓们信任的目光重叠:"草民只求能继续追查悬案,让冤魂得以安息,让正义永不蒙尘。至于官职俸禄,实不敢当。"她想起丹房废墟中拼凑出的受害者名单,想起母亲账本里密密麻麻的血字记录,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老捕头王三柱拄着斑驳的枣木拐杖,铜烟锅在掌心磕出清脆声响。七年前义子赵承煜暴毙的悲愤,二十年来追查真相的艰辛,此刻都化作眼底滚烫的热泪:"老骨头我这一辈子,就认一个理——穿这身捕快服,就要护一方平安。跟着张大人,比啥赏赐都踏实!"
大牛挠着后脑勺,憨笑着单膝跪地,磁石长棍往地上重重一杵:"俺不懂啥大道理,只知道百姓们的笑脸,比金子还贵重!俺就想跟着大伙儿,接着抓坏人!"他破损的磁石罗盘在腰间晃动,仿佛还在回响着丹房里与机械尸傀搏斗的轰鸣。
宣旨太监一时愣住,金丝绣着蟒纹的袖口微微颤抖。他捧着圣旨的手顿了顿,随即展颜笑道:"二位果然高风亮节,某定如实禀报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事传入皇宫,皇帝对着奏章良久不语。案头宋明修的罪证卷宗还泛着朱砂红印,而顺天府恳请将赏赐用于民生的折子上,密密麻麻按满了百姓的手印。最终,朱笔落下:"准奏。另拨五千两白银,着顺天府督办义庄、粥厂、学堂,所需人手皆由张小帅等调配。"
半月后,京城东市的义庄飘起袅袅炊烟。张小帅依旧身着洗得发白的捕快服,带着衙役们挨家挨户登记孤寡;苏半夏在钦天监的文书堆里翻找旧案卷宗,银铃时不时响起清脆声响;王三柱坐在衙门前的石阶上,铜烟锅指点着新来的小捕快们画押;大牛则扛着沉甸甸的粮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