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手中的圣旨微微颤抖。他从未见过有人推辞如此丰厚的赏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稚嫩的声音:"张大人说得对!"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挤到前面,"我阿爹说,真正的英雄是让大家都能吃饱饭!"
紧接着,更多的声音响起:"对!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张大人是好官!"百姓们的呼声此起彼伏,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此事很快传到了皇宫。当皇帝听闻顺天府众人推辞赏赐的缘由时,久久不语。他望着案头宋明修的罪证卷宗,又想起百姓们联名上书请求废除"赐棺"制度的折子,最终长叹一声:"传朕旨意,准了他们所请。另拨三千两白银,着顺天府督办义庄、粥厂,务必让百姓安稳过冬。"
半月后,京城各处义庄修缮一新,粥厂的炊烟日日升起。张小帅依旧穿着朴素的捕快服,带着衙役们巡逻街巷;苏半夏在钦天监钻研星象,闲暇时便去义庄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王三柱收了几个徒弟,将毕生的办案经验倾囊相授;大牛则负责押运救济粮,每次看到百姓们感激的笑容,他都觉得比任何赏赐都珍贵。
顺天府衙前的铜钟成了百姓们心中的守护神。每逢初一十五,便有百姓自发前来上香,祈求平安。铜钟上的"护民"二字在岁月的打磨下愈发清晰,飞鱼纹的残钩仿佛随时都会化作实体,守护着这座城池。
一日,张小帅处理完公务,又来到铜钟下。他翻开怀中的《格物杂记》,在新的空白页写下:"丹心一片映太平,不羡荣华不慕金。但愿苍生俱饱暖,何须史册留姓名。"字迹刚落,鱼形磁石微微发烫,与铜钟产生共鸣,发出一阵清越的嗡鸣。
苏半夏的银铃适时响起,她走来时带着几个孩子。"张大人,孩子们想听你讲飞鱼服的故事。"少女微笑着说。铜钟下,孩子们围着张小帅,听他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讲述飞鱼纹如何从邪纹蜕变为守护的象征,讲述一群普通人如何为了正义和百姓,与邪恶殊死搏斗。
时光流转,京城的百姓们始终记得那个正月十五。记得铜钟上的"护民"二字,记得推辞赏赐的顺天府众人,更记得那份纯粹的守护之心。这份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照亮着每一个心怀正义的人,护佑着天下苍生。
赤心守太平
正德十六年正月十五,顺天府衙前铜钟巍巍,映着皑皑白雪。太监尖细的嗓音宣读嘉奖圣旨时,"赐黄金百两,良田千亩"的话音未落,百姓们的欢呼声已如浪涛翻涌,瞬间将宣读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