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的铜钟便会自动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在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而京城的百姓们,也将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张小帅、苏半夏、王三柱、大牛的名字,与铜钟上的"护民"二字一起,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守护正义的不朽传奇。
春去秋来,铜钟上的飞鱼纹历经风雨却愈发清晰。新的捕快们入职时,都会在铜钟下庄严宣誓;学子们进京赶考,也会来此祈求护佑。那悠扬的钟声,不仅是对过往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顺天府的每一代人,都将用生命守护百姓,让"护民"的信念,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这片古老的土地。
丹心映太平
正德十六年正月十五,顺天府衙前的铜钟余韵未散,皑皑白雪折射着喜庆的灯笼光。当太监尖细的嗓音宣读着嘉奖圣旨时,百姓们突然爆发出如雷的欢呼声,声浪直冲云霄,瞬间盖过了宣读声。
张小帅望着眼前涌动的人潮,身着的粗布捕快服在华丽的宣旨仪仗中显得格外朴素。苏半夏轻轻捏紧腰间的银铃,铃身柔和的光晕与铜钟上"护民"二字的金光交相辉映。两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读懂了同样的心意,同时摇了摇头。
张小帅整了整衣角,上前一步,对着圣旨恭恭敬敬行了大礼:"谢陛下隆恩!但草民等所作所为,不过是尽了分内之责。这些日子,我们见过太多百姓流离失所,见过太多冤魂不得安息。"他顿了顿,声音坚定,"草民所求,不过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这些赏赐,还请陛下用于修缮义庄、救济灾民,让更多人能有栖身之所,让逝者得以安息。"
苏半夏也随之跪下,手中紧紧攥着母亲留下的木簪:"陛下,我娘临终前告诉我,飞鱼服的使命是守护百姓。如今大仇已报,只愿这些赏赐能真正用到实处,让'护民'二字不再是一句空话。"她想起丹房里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想起母亲用生命守护的秘密,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捕头王三柱拄着枣木拐杖,铜烟锅在掌心磕出火星。他望着张小帅和苏半夏的背影,想起七年前义子赵承煜也是这般心怀百姓。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他重重地将拐杖杵在地上:"老骨头我也附议!把这些金银用来修桥铺路,比给我们这些粗人强!"
大牛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俺也觉得张大人说得对!俺们当捕快的,吃饱穿暖就行了,那些没饭吃的孩子更需要这些。"他扛着磁石长棍,周围百姓纷纷点头称赞。
宣旨太监愣在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