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的树懒图形与螺旋状菌丝缠绕,下方标注着月相周期。“他们在三百年前就发现了菌丝再生与树懒换毛期的关联,”卡瓦略用质谱仪分析树皮染料,“这些红色颜料提取自死亡轮环菌,含有天然的抗病毒肽。”
深夜的实验帐篷里,李墨飞将树懒毛发菌群植入军用通讯芯片。当电流通过时,菌丝在硅基板上生长出与亚马逊水系完全吻合的神经网络,每条支流都对应着特定的电信号频段。
部落儿童们围坐在绞杀榕的气根迷宫中,用貘血在倒伏的蚁栖树躯干上绘制闪电纹。阿塔拉将刻有吼猴图腾的树筒插入东侧地穴,三十米外西侧的凯门鳄树筒立即传出对应节奏的蜂鸣——他们利用菌丝网络的生物电传导,复现了祖先的“土地低语”系统。
“这不是简单的编码通讯,”玛蒂尔达监测着地下菌丝的电脉冲,“每个图腾对应不同的共振频率。”当儿童敲击树筒时,示波器显示脉冲波频稳定在4Hz,与人类θ脑波完全同步。李墨飞戴上脑电监测仪,发现倾听树筒声波时,他的海马体出现了与空间记忆相关的γ波震荡。
卡瓦略切开一截树筒,内壁的菌丝膜正在将声波振动转化为葡萄糖溶液的电导率变化。“这些孩子创造出了生物调制解调器,”他在实验日志上写道,“用800年前的技术实现了现代量子通讯的核心原理。”
暴雨突至时,所有树筒突然自主发出低频嗡鸣。玛蒂尔达的卫星云图显示,声波频率与700公里外的雷暴云层电荷运动完全吻合。阿塔拉抚摸着发烫的树筒表面:“爷爷说这是森林在教云朵跳舞。”
在解析菌丝残留信号时,一组异常脉冲令玛蒂尔达后背发凉。经过巴西坚果油传导增幅后,1945年的加密电报从地底浮现:“请求批准B-29轰炸机橡胶储备计划,清除坐标区原住民方案附后……”发报人签名处的菌丝形态,竟与雨林西北部特有的死亡轮环菌完全吻合。
李墨飞抓起二战橡胶地图,在经度交汇点发现了环状菌群异常增殖区。那些被农药固化的硅化菌丝,如同无数微型留声机针头,将殖民者的血腥密令永远刻录在了土地记忆里。
卡瓦略在实验室复现了信号传导过程:用橡胶树汁包裹菌丝网络,二战时期的电报竟以生物电形式完整重现。“菌丝用硅晶体存储了这段历史,”他指着电子显微镜图像,“每个碳化硅晶胞都像DVD凹坑般记录着二进制信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玛蒂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