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 章:税则厘定(至元二十七年冬?三司衙署修订会)
三司衙署的铜钟在卯时敲响,镇南司官李筠、镇北司千户帖木儿、通西司郎中阿合马(非前叛党)按品级入座,案上的旧税则已翻得卷边 —— 这是战后首次税政修订,距炮阵大捷已过月余,萧虎的指令昨夜送达:“税政需应时调整,” 既要保军需,又要安民生。李筠的桑皮纸笔记上记着汉地农户诉求:“田亩肥瘦不一,同税不公,” 这是镇南司提议分级征税的初衷。
议事堂的火盆燃着银炭,暖意中弥漫着墨香与皮革味。萧虎的案头摆着三方提案:镇南司的《田亩分级税册》、镇北司的《抽马折物条例》、通西司的《珍货抽分拟则》,均按 “先勘验、再议改、后审定” 流程准备。“战后税银需养炮、养兵、养民,” 耶律铸作为监议官开场,铜尺轻敲案几,“今日修订要循《至元新格》,” 更要贴合漠北汉地实际。
李筠展开《田亩分级图》,桑皮纸用三色标注:上等田(黑土沃田)、中等田(黄土坡田)、下等田(沙砾薄田),每级旁附亩产数据:“上等田亩产一石二斗,” 中等一石,下等六斗。他躬身讲解:“拟上等田十税一,中等十税一五,下等十税二,” 看似下等税高,实则比乃马真后时期的 “一刀切八税一” 仍低三成,“这是按地力征税,” 更显公允。
争议主要在中等田税率,帖木儿皱眉:“汉地农户或觉中等税重,” 恐引发不满。李筠早有准备,呈上《农户税负对比表》:中等田旧制缴八升,新制缴七升五合,“实为减负,” 他举例云州王家庄的中等田农户王二,“新制下每年可多留粟米五斗,” 足够一家半月口粮。耶律铸核对《至元新格》“田税分等” 条款,颔首认可:“合乎规制,可再议细节。”
帖木儿的提案更接地气,狼皮纸绘制的《抽马折羊换算表》摆在中央:“十羊抵一马,五牛抵一马,” 旁注 “贫户可选折物,富户需缴实马”。他解释草原实情:“冬季牧民畜群瘦弱,” 抽马可能导致贫户无畜越冬,折羊则灵活,“十只羊对贫户压力小,” 且羊易管理,不影响畜群繁衍。
通西司郎中阿合马提出疑虑:“折物价值需恒定,” 若羊价波动,恐影响税银总量。帖木儿立即补充:“由镇北司每月核定畜价,” 用桑皮纸发布《当月折物比价》,“十羊抵马价需三司联审,” 防地方官私定比价盘剥。李筠点头:“此法兼顾军需与民生,” 符合萧虎 “不夺民之必需” 的原则,案头的铜秤仿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