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讲到,诺曼底战役,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血腥搏杀后,以法莱斯口袋的关闭和德军B集团军群的覆灭而告终。盟军,终于在法国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并像一把烧红的尖刀,捅开了通往巴黎和德国本土的大门。德军的西线,已经是一片摇摇欲坠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然而,就在盟军高歌猛进、准备将纳粹德国送进坟墓的时候,在德国内部,一场更为惊心动魄、更为隐秘的战争,也达到了它最后的、决定性的高潮。
这场战争的主角,不是盟军,而是一群德国人自己。他们的目标,不是盟军的坦克,而是他们自己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诺曼底的前线,暂时拉回到德国内部那阴云密布的政治心脏。因为在这里,一场旨在刺杀希特勒、推翻纳粹政权的惊天密谋,即将上演。
要说清希特勒为什么会被刺杀,咱们得先掰扯一个底层逻辑: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上台,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人去死心塌地地效忠他。关键,在于他做的事情,能不能服众。
希特勒这个人在1940年,德军横扫西欧、占领巴黎之后,其个人声望,在德国内部,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刻。那个时候,就算你再看不惯他,再觉得他是个疯子,可人家就是把事儿干成了,把德国从一战的屈辱中,重新拉回了欧洲之巅。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反对他的人,也只能把嘴闭上,没什么好说的。
可如果……他没干成呢?
尤其是“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德军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撞得头破血流。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北非的溃退,诺曼底的登陆……眼看着整个德意志,都要被这个疯子,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时候,那些曾经沉默的、甚至支持过他的人,就开始动心思了。
可问题是,当时的希特勒,早已不是什么民选总理了。他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独裁者,是一个被神话了的、至高无上的“元首”。既然合法的途径,不可能让他下台,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用一些非常的、极端的手段,把他从物理上,消灭掉。
说起来,希特勒的上台,本身就不是什么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他的掌权之路,充满了各种政治上的算计、妥协和历史的巧合。咱们简单回顾一下,他是怎么爬上那个位置的。
故事,要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德国说起。当时的大萧条,像一场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德国,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济崩溃,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