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并下令舰队向西北方向全速撤退。美军的搜索在上午一无所获。
直到下午15时40分,“企业”号航母的一架侦察机,终于在海平面上捕捉到了正在撤退的日本舰队的踪影。这是开战30多个小时以来,美军首次目视发现敌方主力。然而,发现的时机,糟糕透顶。双方舰队相距275海里,已经处于美军舰载机攻击的极限航程。此时发动攻击,意味着所有飞机都必须在没有任何经验和训练支持下,进行危险的夜间降落。
米切尔面临着一个指挥官的噩梦:是冒险出击,赌上数百名飞行员的生命和宝贵的飞机,去争取一个击沉敌舰的机会;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已经残废的敌人逃走,留待日后再战。
这位从不畏惧风险的指挥官,无法忍受再次错失战机。他做出了抉择。16时21分,他下达了攻击命令。216架飞机在夕阳的余晖中,从航母甲板上起飞,扑向遥远的敌人。
美军机群在黄昏时分,抵达日本舰队上空,攻击进行得仓促而猛烈。他们成功击沉了轻型航母“飞鹰”号,重创了两艘油轮,并对小泽的新旗舰“瑞鹤”号以及“隼鹰”号、“千代田”号航母和“伊势”号战列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日军在此次攻击中,又损失了65架飞机,而美军在战斗中仅损失20架。
这个决绝的命令,也为当晚太平洋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拉开了序幕。
“打开灯光”:夜幕下的人性光辉
从晚上20时45分开始,完成攻击任务的美军飞机,陆续返回舰队上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噩梦般的场景:燃油即将耗尽,飞行员筋疲力尽,飞机伤痕累累,而下方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色的太平洋。没有地平线,没有参照物,只有无尽的黑暗。
无线电频道陷入一片混乱,近200名绝望的飞行员,同时呼叫母舰,请求降落指引。一架又一架飞机,因燃油耗尽而坠入大海,引擎熄火前的爆炸声,在通讯中此起彼伏。
在“列克星敦”号的舰桥上,米切尔静静地听着这一切。他深知,根据海军作战条例,在可能有敌军潜艇出没的海域打开舰队的所有灯光,无异于自杀。但是,他对飞行员的珍视,最终压倒了对战舰安危的顾虑。他打破了沉默,用他一贯平静的语调,下达了一个将流传后世的命令:
“打开灯光。”
顷刻间,黑暗的海洋被点亮了。所有航母的飞行甲板灯火通明,巨大的探照灯柱直射夜空,驱逐舰也向空中发射照明弹,这片光芒,是绝望黑夜中的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