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号作战”在战略上,是一次被逼到墙角的绝望豪赌;而在战术上,它却荒谬地依赖于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已不复存在的精英力量。
日本的指挥官们,似乎仍然沉浸在1941年战争初期的辉煌记忆中,用旧时代的标准,来规划1944年的战争。他们将那些素质严重下滑的飞行员和性能落后的飞机,简单地视为可以填入作战计划的数字,却忽略了这些数字背后,早已不堪一击的真实战斗力。
这种在战略评估上的灾难性失误,使得“阿号作战”,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场走向毁灭的悲剧。
就在小泽舰队还在向马里亚纳集结时,斯普鲁恩斯指挥的第五舰队,已经提前开始了一系列“清场”工作。他们首先用舰载机,对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日军岸基航空兵力,进行了毁灭性的压制。
6月15日,美军地面部队,在特纳将军的指挥下,顺利登陆塞班岛。
也就在这一天,美国潜艇部队,送来了决定性的情报大礼:
18:35:潜艇“飞鱼号”,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发现了小泽的主力舰队。
19:45:潜艇“海马号”,在苏里高海峡北部,发现了另一支日本舰队。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更多的潜艇接触报告,源源不断地传到斯普鲁恩斯的旗舰上。一张清晰的、显示着日军舰队动向的大网,已经在他面前展开。
面对即将到来的决战,美军的两位核心指挥官——第五舰队总司令斯普鲁恩斯,和第58特遣舰队直接指挥官米切尔,之间却产生了一场着名的战术分歧。
总指挥官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在他的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上,思考的重心始终是整个行动的最终目标:成功夺取马里亚纳群岛。在他看来,保护在塞班岛滩头阵地以及周边海域运输船上超过12万名士兵的生命,是他不可推卸的、至高无上的责任。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最高战略目标,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在他麾下,第58特遣舰队的直接指挥官,是性格迥异的米切尔中将。作为一名资深飞行员出身的航母专家,米切尔的世界观更为纯粹和专注:他的使命就是指挥这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航母特混舰队,像一个好斗的拳击手一样,主动出击,找到并彻底摧毁敌人的舰队。
这种指挥理念的差异,在6月18日至19日的那个关键夜晚,达到了顶点。米切尔及其幕僚,根据潜艇发来的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