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说过一句名言:“当他们造好一艘船,我就要开走它。”他想把所有能动用的资源,都投入到尼米兹的舰队中去。
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虽然航空队当时还隶属于陆军,但阿诺德将军满脑子想的都是“战略轰炸”和“空军独立”。对他来说,谁能给他提供B-29的基地,他就支持谁。中太平洋的马里亚纳群岛,简直就是为B-29量身定做的。所以,他也坚定地站在了海军一边。
你看,情况变得很有趣。陆军的麦克阿瑟,在最高决策层里,竟然得不到自己顶头上司马歇尔的支持。反而,海军的方案获得了陆军和航空队两大巨头的青睐。
远在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对此心知肚明。他知道,如果单纯在会议室里辩论,他很可能会输。他担心自己和他的西南太平洋战区,会被彻底“边缘化”,变成一个无关紧要的次要战场。
于是,这位“秀场大师”开始了他的表演。他绕开了军事指挥系统,直接打起了“政治牌”和“舆论牌”。
他频繁地接受记者采访,向国内民众描绘菲律宾人民的苦难,重申自己“我还会回来”的神圣承诺。他的公关团队,把他的形象塑造成一个被华盛顿官僚打压的孤胆英雄。
他还利用自己在国会里的老关系,让一些议员为他发声,质问政府为何要“抛弃”菲律宾。一时间,支持麦克阿瑟、解放菲律宾的呼声,在美国国内甚嚣尘上。
这给罗斯福总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们可以从纯军事角度否定麦克阿瑟的方案,但他们无法忽视汹涌的民意和麦克阿瑟作为“国家英雄”的巨大声望。
作为一位纵横捭阖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深谙“平衡”的艺术。他既需要将军们去打仗,也需要考虑国内的政治稳定和民心向背。
面对这场争论,罗斯福没有简单地支持任何一方。他玩起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解密的会议纪要和往来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会议上,当欧内斯特·金和马歇尔将军陈述完中太平洋方案的优势后,气氛一度对麦克阿瑟非常不利。但罗斯福会慢悠悠地开口:“先生们,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菲律宾问题上的立场,代表了美国人民的情感。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在那里的朋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想彻底放弃南线的嘴。
然后,他会单独给麦克阿瑟发电报,安抚他道:“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