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说到,苏联红军在1944年初的冬季,发动了凌厉的“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和“基洛夫格勒”两次突击战役,如同两把巨大的铁钳,狠狠地夹碎了德军在基辅突出部的防御。然而,这仅仅是苏军宏大冬季攻势的开胃菜。在德军的防线上,由于仓促的败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向东突出的囊形地带。在这个突出部里,还猬集着德军第8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的部分主力。对于苏军而言,这既是一个威胁,更是一个已经伸进口袋里、等待被扎紧袋口的绝佳猎物。一场被后世称为“东线的斯大林格勒”的、教科书般的围歼战,即将上演。
在乌克兰中部的第聂伯河沿岸,这个巨大的囊形突出部,其中心正是科尔松-切尔卡塞地区。朱可夫、瓦图京和科涅夫,这三位苏军在乌克兰前线的顶级将领,共同策划了一场教科书般的钳形攻势,其目标,就是围歼这个突出部内的德军主力。
1944年1月24日,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由伊万·科涅夫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率先从突出部的南侧,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在长达数小时的、毁灭性的炮火急袭之后,苏军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向着德军的防线,发起了潮水般的冲击。第二天,罗特米斯特洛夫指挥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如同烧红的刀子切黄油一般,从被步兵撕开的缺口中,高速楔入,直插德军的纵深。
德军的防线,在苏军的猛攻下,迅速崩溃。
1月26日,在北侧,由尼古拉·瓦图京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加入了战斗。克拉夫琴科指挥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从北向南,发动了同样凶猛的突击。
1月28日,南北两路苏军的装甲矛头,在科尔松附近的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区,胜利会师。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就此形成。德军的第11军和第42军,总计约6万余人,被死死地围困在了这个被称为“科尔松-切尔卡塞口袋”的绝境之中。
包围圈内的德军,弹尽粮绝,伤员遍地,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他们惊呼,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袖珍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亲自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围歼这股敌人。苏军随即投入了27个师的庞大兵力,对包围圈,展开了反复的、向心式的猛攻。
然而,就在此时,老天爷,却给双方都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严冬开始解冻,乌克兰的黑土地,在雨雪的浸泡下,变成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粘稠的泥泞海洋。这就是东线战场上,令所有装甲兵都闻之色变的“泥泞时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