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春水,“刚才他帮农匠修犁时,铁锨铲起的泥里,混着片桃花绣线,是从去年的货箱上刮的。”
(六)春耕牧声
未时的日头晒得冻土发软,田埂上的泥块晒成了碎金,像撒了层麸皮。谢明砚三人顺着田埂往“育苗棚”走,脚下的泥浆被踩得“咕叽”响,林羽的铁链搭在臂弯,偶尔碰着田边的木牌,“当啷”一声轻响,惊得刚下田的水鸟“扑棱”飞起,翅膀带起阵泥水香。
育苗棚的竹架上摆着些新物件:江南的秧盘里育着漠南的青稞苗,蒙族的皮囊里装着汉地的稻种,布袋上绣着“同苗”,针脚里还沾着点冰碴——被棚里的热气烘得发潮。莲禾指着墙角的农具,犁柄的缠绳用的是驼毛与棉线合编,握手处的桃花纹,是春桃托人绣的——被汗浸得发亮。
“他们说‘粮仓’里藏着‘新种子’,我刚才听巴特尔跟农匠说‘都是给靖边堡捎的稻种和青稞,还有汉蒙合编的《农牧书》,让兵爷们也试试半农半牧’。”莲禾掀开粮仓的木盖,边缘的木楔裹着新剥的柳条,是今早刚编的——带着点青腥气。
林羽深吸口气,拽着铁链往下走,一股谷香混着泥土气涌上来,像晒透的种子泡在春雨里,呛得莲禾直吸气,鼻尖沁出的细汗混着笑。谢明砚举着油灯往里照,货架上的粮袋摆得齐整:有桃溪村的稻种、靖边堡的谷种、牧马镇的青稞……最底层的木箱上,贴着张红纸条:“劫后第九年春,雪融田同耕,草长牧共欢”。
棚里的风车转得“呼呼”响,像哼着支春耕调。墙上的农牧图标着新的区划,稻田与牧场交错,墨迹里混着点草汁,是孩童们采的新草染的;墙角的麻袋堆着新磨的杂粮,有江南的米、漠南的面,都用红绳捆着,绳结是汉蒙合编的“同心结”;靠门的草垛上,坐着个穿蓝布衫的农匠,正跟着蒙妇学编草绳,手里的草茎歪歪扭扭,却编出个桃花结。巴特尔坐在棚中清点种子,见谢明砚进来,突然直起身,皮袍的前襟沾着泥,眼里却亮得像星:“先生,这新磨的青稞面送靖边堡去,比去年的细,够兵爷们蒸馍吃!”他猛地指向田埂,那里的汉蒙孩童正比赛插秧,谁插得直就给谁系红绸,笑声混着水声格外欢。
(七)牧野春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暖阳里,谢明砚的手抚过育苗棚的秧盘,盘里的嫩芽顶破了壳,像无数只探出的小手。阿砚从粮仓里搬出摞新绘的《农牧图谱》,书脊的字刚上了绿漆,墨香漫出来的瞬间,他怀里的农事表滑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