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后临终前……曾紧紧抓着朕的手,她对朕说……”
赵頵的语速很慢,仿佛在斟酌每一个字的分量,“她说,‘頵儿……你性子软……要……多听你皇兄……黄忠嗣的话……他……是真心……为咱赵家江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抬眼,深深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凝视着黄忠嗣:
“皇兄,你说……母后她……是不是早就预见了今日?她老人家……是在为朕……托付江山啊。”
这番话,如同淬毒的蜜糖。
它用高太后临终的“遗言”作为枷锁,将黄忠嗣死死地捆绑在“忠臣”、“皇兄”、“托孤重臣”的位置上。
温情脉脉的话语背后,是赤裸裸的权力束缚——你黄忠嗣是母后指定的辅政者,你必须全心全意辅佐我,这是你的宿命和责任。
而且这话,先帝也说过!
这就是真的拿两名已逝去的人压着黄忠嗣。
殿内的气氛骤然变得微妙而紧张。
王安石垂首不语。
黄忠嗣迎着赵頵的目光,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
他清晰地感受到新帝在用最“柔软”的方式,提醒他认清自己的位置。
黄忠嗣深深躬身,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忠诚,也带着面对这份“温柔枷锁”的沉重:
“太后娘娘……慈恩浩荡,臣……忠嗣,铭记五内,永世不忘!臣定当谨遵太后懿旨,竭尽股肱之力,辅佐陛下,护持大宋江山社稷,万死不辞!此心昭昭,天地可鉴!”
赵頵静静地看着他,脸上温和的笑意未变,轻轻颔首:“朕自然信得过皇兄。有皇兄在,朕……心安。”
窗外,一缕冬日难得的阳光穿透云层,斜斜地照进殿内,落在御案上“绍熙”二字的朱批上。
“熙”字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光明。
然而,这殿内的君臣三人,心中都清楚,这光芒之下,是刚刚被御笔朱批定下的血腥清算,以及在新年号“绍熙”帷幕之下,已然悄然展开的、充满试探与权衡的新一轮权力博弈。
温暖的光线驱不散御座下弥漫的寒意。
喜欢大宋:三元及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三元及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