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还有,"林默递过一份合作协议,"我们愿意承担沿途五个公交站台的改造费用,融入当地竹编工艺元素,既实用又能当景观。条件是允许我们在站台设置民宿导览图和二维码。"
云雾渐散时,合作意向书已经签好。林默站在百年银杏树下,看着王科长的车消失在山路尽头,手机突然震动——是张岚发来的消息:"与县文旅局谈妥了,下个月起,非遗传承人驻场'云栖',我们负责支付津贴,他们的作品可以在民宿展销。"
回到办公室时,陈阳正对着电脑发愁。屏幕上是与本地餐饮协会的谈判记录,几家老字号餐馆坚持要保底消费,不肯接受按客流分成的模式。林默扫了一眼数据报表,发现民宿客人的餐饮消费中,只有23%发生在民宿内部,其余都流向了周边餐馆。
"告诉他们,"林默指着报表上的数字,"我们开放会员系统,给合作餐馆导流。但前提是,必须使用我们指定的本地食材供应商,并且菜单上要标注食材来源和故事。另外,每月评选'最佳游客体验餐厅',由我们免费在公众号推广。"
当陈阳带着修改后的协议出门时,林默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杭州一家智能锁公司的创始人,听说"云栖"在做数字化改造,想推荐他们的人脸识别系统。
"我们的系统能实现刷脸入住,还能收集客人行为数据......"
林默打断他:"如果我要的不是智能锁呢?"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正在写生的客人,"比如,能根据客人的消费记录,自动推送周边适合的体验活动;或者当客人在民宿书店停留超过20分钟,自动发送附近独立书店的折扣券?"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传来兴奋的声音:"林总,您这个想法......我们可以定制开发!"
二、织网人
九月的千岛湖波光粼粼,"水榭"民宿的露台上,林默正与渔夫老李碰杯。青瓷碗里的雄鱼头汤冒着热气,鲜美的香气混着桂花香弥漫开来。老李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手里捏着一份水产直供协议,手指微微颤抖。
"小林老板,我打了一辈子鱼,从没想过鱼还没出水就能卖上价。"老李呷了口米酒,"按你说的,每天凌晨3点捕捞,4点送到民宿和合作餐厅,还能标注每条鱼的捕捞时间和水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止这些。"林默放下碗,指着手机里的小程序,"我们开发了'千岛鲜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