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良久后说道:“若和谈能达成,清帝退位,共和建立,避免更多伤亡,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谈判的条件,必须得保障共和政体的稳固。”
杨度见孙中山松口,心中一喜,赶忙说道:“孙先生放心,袁大人也明白这其中利害。只要双方能坦诚相对,必能达成共识。”随后几日,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南北和谈做准备,试探双方底线。
和谈初步达成后,孙中山与袁世凯虽表面上维持着平和的态度,可内心都清楚,这只是初步的妥协,各自心中都有着诸多考量。此后,双方开始通过密电频繁往来,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
- 第一封密电:孙中山率先发出密电,言辞恳切却又暗藏锋芒。他在电文中强调共和理念是革命的根本,希望袁世凯能明确且坚定地表明对共和的拥护,这关乎未来国家的走向。“共和大业,乃民心所向,先生既已应允,望能矢志不渝,共筑民主新邦。”
- 袁世凯回电:袁世凯很快回电,措辞极为巧妙。他表达了对共和的支持,却又着重提及当前局势复杂,军队的稳定、各方势力的平衡都需谨慎对待,暗示自己在推动共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难处,侧面提醒孙中山要考虑他的处境。“共和之念,世凯心向往之。然局势纷扰,各方掣肘,诸事尚需从长计议,还望孙先生体谅。”
- 孙中山再发电:孙中山看到回电后,陷入沉思。他深知袁世凯的老谋深算,为了进一步试探,他再次发电,提及共和政府的权力分配,暗示袁世凯不应有过多集权的想法。“共和政府,权力当公之于民,合理分配,方能长治久安。先生手握重兵,日后在政府中责任重大,还望以大局为重。”
- 袁世凯再次回应:袁世凯收到电文后,嘴角微微上扬,他明白孙中山对他的警惕。在回电中,他巧妙地回避了权力分配的敏感问题,大谈特谈国家统一和民生建设,试图转移焦点。“国家初定,统一与民生为要。世凯愿与孙先生携手,共促发展,不负百姓所望。”
- 多次密电交锋:随着密电往来的增多,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不断试探底线。孙中山坚持共和政体的核心原则,要求袁世凯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袁世凯则在拥护共和的表面下,试图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实际权力和利益。每一次密电的回复,都经过双方幕僚的反复斟酌,字里行间充满了玄机。
- 和谈意愿的达成:经过多轮密电试探与沟通,双方逐渐摸清了对方的底线和意图。孙中山意识到,在当前形势下,适当的妥协或许是实现和平与共和的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