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手段;袁世凯也明白,完全违背革命党和民意,他将难以掌控大局。最终,双方达成和谈意愿,决定将具体的条款和细节留待正式谈判中敲定,一场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南北和谈,就此拉开序幕 。
最终谈判地点选在上海。袁世凯带着杨度等幕僚抵达时,南方代表早已等候多时。孙文并未亲自到场,而是委派了干练的代表。
1911年12月,上海英租界的市政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窗外,黄浦江的水汽裹挟着寒冬的凛冽,透过紧闭的窗缝丝丝渗入。厅内,一张长桌横陈,将南北双方代表泾渭分明地隔开。南方革命党代表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神色坚毅,目光中透着对共和理想的执着;北方袁世凯的代表们则身着长袍马褂,表情冷峻,举手投足间满是官场的老到。
谈判当日,上海的谈判室内气氛紧张压抑。南方代表严阵以待,北方代表袁世凯的幕僚们也一脸严肃。南方代表率先表明态度,清帝必须退位,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是谈判的前提。袁世凯的代表对此并无异议,但在清帝退位后的皇室待遇以及未来政府权力分配上,双方产生了激烈分歧。袁世凯脸色一沉,冷笑道:“清帝退位可以答应,但皇室的体面和日后生活总得有个保障吧。不然,我袁某如何向天下交代?”
南方代表伍廷芳率先打破沉默,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目光炯炯地扫视全场:“和谈之基,在于清帝退位,共和建立,此乃不容置疑之前提。”声音坚定有力,在空旷的大厅里回响。
北方首席代表唐绍仪不慌不忙,轻咳一声,缓缓起身。他整了整衣角,皮笑肉不笑地回应:“清帝退位,大势所趋,袁公亦有此念。然皇室存续多年,优待条件不可不议,此关乎天下人心,望诸位三思。”
伍廷芳闻言,眉头微皱,心中暗忖这果然是袁世凯的老谋深算之处,想用皇室优待来换取更多政治筹码。他毫不退让,语气加重:“共和之下,人人平等,皇室特权当大幅削减,仅可保留必要生活保障。若给予过多特权,与民主理念背道而驰,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一旁的北方代表突然发难:“南方既言共和,却手握重兵,不肯裁军,这让北方如何安心?莫非是想借共和之名,行武力独裁之实?”此言一出,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南方代表们纷纷变色,拍案而起。
南方另一代表汪精卫赶忙起身,抬手示意大家稍安勿躁,然后看向唐绍仪,言辞恳切又暗藏机锋:“袁公手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