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围观。
他们不知发生了何事,只觉得似乎是在种植某种特殊的粮食。
为何这种粮食能引起众多官员的关注?据说连洪武帝都亲自下田劳作,四周还有军队警戒,禁止闲人靠近,实在令人称奇。
随着时间推移,消息在应天府传开。
有人说洪武帝从倭国带回了一种名为土豆的高产作物,每亩产量可达数十石。
不仅如此,倭国还有更多类似的高产品种,很快便会在全国推广。
未来大明将不再缺粮,也不会再因灾荒饿死人了。
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欢欣鼓舞。
毕竟朱元璋的威望极高,他的举措自然引发众人追随。
绝无可能对老朱之言抱有半分疑虑。
然而,仍有人坚决不信。
千百年来,从未听闻有任何作物能产出数十石。
更别说是从那海外倭国这样的蛮荒之地传来。
这岂非儿戏?
但无论信与不信,土豆及其来源地倭国,已迅速在民间广为传播。
一时之间,成为热议焦点。
甚至茶楼里的说书先生也借此东风,编造出诸多奇异故事。
在这氛围中,短短数月便悄然过去。
应天府郊外的土豆田,也到了收获时节。
清晨微光初现,锦衣卫开路,亲军护送。
老朱带领太子朱标及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自宫中出发,前往田间。
场景之盛,一如上次早朝。
京中官员,但凡有品秩者悉数到场。
众人面露期待之色,显然渴望目睹土豆的惊人产量。
朱政也被老朱特地带在身旁,引来满朝文武注目。
对此,朱政颇感疑惑。
虽受封骠骑大将军,掌管京营兵马,权高位重,却从未被要求参与朝会。
今日此举,究竟有何深意?
莫非是欲任命他为征倭主帅?
据朱政所知,数月前朝会上,老朱确有提及此事,但因阻力重重未能成行。
李善长与众位文武官员皆持反对意见,然而朱元璋似乎已妥善处理此事。
凭借他的威望,根本无人能阻挠。
朱标从未担忧过计划受阻,只待时机成熟。
片刻后,他释然摇头,不再多虑,心中明白一切终将明朗。
值得注意的是,在随行的文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