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中,未见李善长身影。
显然,朱元璋此番并未邀请他。
在场之人对此并无过多关注,毕竟李善长早已辞官归隐,本无需参与朝会。
不久,在庄重的氛围中,朱元璋与朱标、文武百官抵达田间。
田边空地上,一座高三尺、宽八尺的檀木祭台已然搭建完毕,按规矩摆设香案、铜炉及三牲五谷等供品,显然是为祭祀准备的。
自古以来,国家大事关乎祭祀与军事,而对百姓而言,则是战事与农耕。
在古代封建社会,农耕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国家安定。
今日特意举行这场盛大祭祀,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国运长久。
朱元璋希望通过此举,让大明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世代兴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刻,文武百官齐立于祭台下,神色庄重,大气不敢出。
朱元璋携朱标正欲登台,行此大礼。
然而,仅迈两步,便停下脚步。
众人皆屏息凝神,只见他忽然转身,对着祭台下的朱政挥了挥手。
“麟儿,傻站着作甚?速来!”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无不瞠目结舌,一片哗然。
连朱标也无奈地摇摇头。
国之大典,非同小可,何其庄重!通常能随驾祭祀者,唯太子耳。
因皇权承自天命,皇帝为上天使者,唯有他能沟通天地,祈福苍生。
太子虽为储君,也只能陪侍左右,就连皇后亦不得入内。
而今,朱元璋竟召朱政登台同祭,实属罕见。
莫非他对朱政这养子如此宠爱?
此事不禁令人联想到汉武帝泰山封禅,独带霍去病之子同行。
难不成朱政身份非凡?
众人心中惊疑不定。
朱政听闻,略显惊讶,但未及细想,迅速上前,三人一同登上祭台。
礼部官员随即朗声宣布:“吉时已至,请陛下行礼!”朱元璋从香案上取过三炷檀香。
点燃香火后,轻声祈愿,随后恭敬地将其插入香炉。
朱标与朱政分立两侧,神情严肃地注视着仪式。
他们无需亲自上香,只需陪同即可。
仪式结束后,还需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祭祀流程,耗时颇久。
朱政站在高处,显得有些无所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