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食材:苦瓜、苦菊、莴笋叶、莲子心、绿茶、咖啡(少量)、杏仁(微苦)。注意:过食苦味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咸味: 能下、能软。具有软坚散结(如海带、紫菜消瘿瘤)、泻下通便(如芒硝)、滋补肾精(如海参、淡菜)的作用。归经:主要入肾经(肾主水、藏精),也入肝、心、膀胱经。代表食材:盐、海带、紫菜、海蜇、海参、牡蛎、酱、动物肾脏。注意:过食咸味易伤肾、伤骨、生痰湿、升高血压(“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咸伤肾”)。
五味调和之道:《内经》强调“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日常饮食应五味均衡,不可偏嗜。不同季节、不同体质可略有侧重(如春季略增辛,秋季略增酸),但整体需保持和谐。食物的“性”与“味”必须结合起来看,才能全面把握其功效(如同样是甘味,生地黄甘寒能滋阴凉血,饴糖甘温能补脾缓急)。
三、 现代科学之光:验证古老的食疗智慧
中医食疗的卓越效果,正日益被现代营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所揭示。以下精选部分核心食材,展示其传统功效与现代科学发现的惊人契合:
1. 生姜(性温,味辛):
传统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现代验证:
姜辣素(Gingerols):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强大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促炎因子(如TNF-α, IL-6)的产生。
止呕: 证实能有效缓解妊娠呕吐、术后恶心及晕动症,机制可能与作用于胃肠神经系统和5-HT3受体有关。
抗炎镇痛:对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和僵硬有显着改善作用。
促进消化:*刺激唾液、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心血管保护: 可能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
2. 绿豆(性寒,味甘):
传统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用于暑热烦渴,痈肿疮毒,水肿尿少。
现代验证:
多酚类(尤其黄酮类):强效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
皂苷: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抗病毒(如对流感病毒)作用。
膳食纤维: 含量高,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