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蒜、韭菜、荔枝、桃子、羊肉、鸡肉、鳝鱼、桂圆、红茶。适用:寒证、阳虚证(如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风寒感冒、关节冷痛)。禁忌: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忌用。
热性: 作用较温性更峻烈,温阳散寒力量更强。代表食材: 辣椒、花椒、胡椒、肉桂、干姜、榴莲、狗肉。适用: 严重的寒证(如寒邪直中脏腑)。禁忌: 热性体质、实热证、阴虚证、孕妇慎用或忌用。
平性: 性质平和,寒热之性不明显,作用缓和,适应性广。代表食材: 粳米、玉米、红薯、黄豆、黑豆、南瓜、山药、莲子、花生、猪肉、鸡蛋、牛奶、大多数菌菇类。适用: 日常养生保健,各种体质均可适量食用,是膳食结构中的主体。
核心要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利用食物寒热温凉的不同属性,去纠正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是食疗平衡术的关键
2. 五味:食物滋味的能量地图与脏腑通道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解表(如生姜、葱白治风寒感冒)、行气活血(如陈皮、玫瑰花理气解郁)、温中开胃(如胡椒、茴香)的作用。归经:主要入肺经(肺主皮毛、开窍于鼻),也入脾、胃、肝经。代表食材: 姜、葱、蒜、辣椒、花椒、薄荷、紫苏、香菜。注意:过食辛味易耗气伤阴,助生内热。
甘味: 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气血(如红枣、山药)、健脾和中(如粳米、蜂蜜)、缓急止痛(如饴糖)、调和药性(使食物或药物作用缓和)的作用。**归经:主要入脾、胃经(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入肺经。代表食材: 大多数谷物(米、麦)、根茎类(红薯、芋头)、枣、蜂蜜、甘蔗、枸杞子、甘草。注意:过食甘味(尤其精制糖、甜腻食物)易助湿生痰、壅滞脾胃,导致肥胖、血糖问题(“甘令人中满”)。
酸味(涩味):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如乌梅、石榴皮止泻)、生津止渴(如山楂、柠檬)、开胃消食(如醋、山楂助消化)的作用。涩味作用类似酸味,但更侧重固涩。归经:主要入肝经(肝主疏泄,酸味可调节其疏泄功能),也入脾、肺经。代表食材: 醋、山楂、乌梅、柠檬、番茄、石榴、猕猴桃、覆盆子。注意:过食酸味易收敛过度,阻滞气机,损伤脾胃。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热泻火(如苦瓜、莲子心)、燥湿(如苦杏仁、橘皮)、通泄大便(如大黄)、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归经:主要入心经(心主火),也入肝、胆、肺、胃、大肠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