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
“小冰川计划”之中,必须立刻投入行动的事情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事情:派遣船队出海采购耐寒作物种苗。
这个事情主要由弘治皇帝负责安排,毕竟朝堂上有那么多大臣,都可以干活。
第二个事情:创办《大明日报》。
这个事情施宗义必须亲自上阵,因为只有他最清楚如何操作才能办好一份报纸。
……
三日之后。
明国皇城西侧一座重檐庑殿式建筑前,“大明日报编辑部”的鎏金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施宗义亲自坐镇,指挥数十名文吏忙碌穿梭。
施宗义手持铜尺,认真细致地丈量着《大明日报》的排版样式:
“大家要记住,标题用二号活字,正文用四号,图片与文字间隔三寸。”
施宗义这是将现代社会的排版技术与活字印刷结合起来的成果,力求版面清晰易读。
“活字印刷术历经数百年沉淀,如今正是为我所用之时。”
“《大明日报》必将如同漫天星火,燃遍明国疆域的140府、193州、1138县!”
“时政要闻置顶,科学普及配图,美食推荐附菜谱……务必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愿意看!”
“大明日报编辑部”被施宗义划分成了六大工坊:
——时事工坊专门负责收集各地驿报、昭示朝堂动向等等。
——政策工坊精准解读朝廷出台的各种政策动态、新政深意等等。
——科普工坊负责破除蒙昧之障、普及各种“物理”以及绘制日心说星图等等。
——娱乐工坊专心编撰各种新编杂剧故事、以娱乐资讯引发市井热议等等。
——生活工坊主要传授生活常识、讲述御寒良方以及转载各种先进的农耕技巧。
——美食工坊则收集传递各个地方的特色菜谱,充满了人间烟火人的气息……
在最初阶段,施宗义每日亲自坐镇审核内容、调整版式,甚至动笔撰写头版社论。
为了确保《大明日报》能够快速覆盖明国疆域,施宗义独创建立了“三级传播体系”:
——在京师编辑部完成内容定稿之后,报纸样板通过飞鸽传书发往南京、杭州、成都等十二个信息枢纽。
然后,再由信息枢纽以飞鸽传书分发到各个县城。
每一个信息枢纽都分配了一定数量的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