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
整个明国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一共有140府193州1138县。
而施宗义通过佣兵公会和忠义武馆,在多年以前就完成了所有地区的全面布局。
现在,在明国疆域的每个县城都有佣兵公会的分部以及忠义武馆的各种产业。
如今,施宗义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大明日报》的创立、推广和发行。
决定把佣兵公会的所有分部和忠义武馆的大部分产业“收归国有”。
——毕竟,现在明国的弘治皇帝都已经成了施宗义的“忠诚小弟”。
相当于整个明国都在施宗义的掌控之中,所以也就不需要那么见外了。
况且,如果能够全面借助明国朝堂的各种力量、资源和大义,不仅能彰显行事的正当性。
佣兵公会与忠义武馆或许还可以获得一个继续提升壮大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佣兵公会可以更大范围地放开佣兵注册限制,迅速地把佣兵人数突破一百万大关。
——而忠义武馆天医阁的医师可以与皇宫里面的各个御医们展开深度合作。
全面、系统地整理医学典籍,提升医疗水平,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小冰川”带来的健康挑战。
——忠义钱庄已经存储了太多的银两,从东瀛地区的金矿银矿运送回来的金子银子更是堆积如山。
现在可以用“皇家忠义钱庄”的名义,凭借皇室背书扩大放贷规模,下调利率惠泽民生。
——忠义车行,可以直接变身为“皇家邮政司”,构建一个极为完善的邮政快递网络。
——忠义码头,原地升格为“皇家航运司”,主导河海湖泊各种水上运输事务。
——忠义武馆分部,全部改造为“皇家文武学院”,并且摒弃传统学究的陈旧教育模式。
因为施宗义非常清楚一个事情:
想要靠那些“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老学究们培养真正的人才,那真的是太难太难。
难就难在——他们自己的陈旧观念实在难以转变,所以施宗义还是决定靠自己!
通过一千多个“皇家文武学院”,施宗义完全可以迅速地大量招收各种合适的学员。
直接针对明国目前的发展需求,定向培养出兼具文韬武略与现代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施宗义预备“万宝楼商务卖场”也一并收归国有。
这样子就可以借助朝堂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