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思考,直接说:“做个超市吧!”
“超市?”杨妈妈和姜馨兰同时疑惑的看着我,我愣了一下,恍然,这个概念现在农村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接触到的。我呵呵笑着掩饰了一下:“这个在大城市里有的,你可以理解为大一点的门市部就好了。”
我正要想着如何向他们解释超市这个概念的时候,海洁挽着爸爸的胳膊走了回去了。女孩子总是被偏爱的。看得出来,杨海洁父母对女儿的宠溺。海洁爸爸是一个不到40岁的中年男子,穿着普通,与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只有有些瘦弱的身体和鼻梁上的眼镜透出强烈的书卷气。他审视的看着我,让我感受受到一种熟悉的,淡淡的,老师的威严。然后伸手打招呼。我和姜馨兰赶忙站起来回应。
下面的谈话就比较平淡了,无非是刨根问底和家常聊天。我从谈话中感觉得到杨海洁爸爸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心中也愈发难受。六七年后,对这个中年男人应该是怎样一种痛苦,对了,还有一个孙江湖的父亲。
不用劝,无从开口,也不会劝的动,我心想。我只是稀罕海洁这个纯洁可爱的小妹妹,与其父母未必必须有什么瓜葛,只是想尽力帮他们出个主意,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宽裕一些就好,也会让海洁妹妹生活的更好一些。至于以后,各安天命吧。
“阿姨,你把这两个隔断都打开,全部上货,货品就定位在日杂百货就好。当然,文具也可以有,租书的生意,就算了。”
这些书籍虽然是我少年时的最爱,可现在的心态,却也不想再让这时候的少男少女再接触很多。海杰爸爸眼睛一亮:“对,这些书害学生不浅的啊。”
“那得多少本钱?”海杰妈妈目光投向丈夫。
海杰爸爸敷衍道“你自己看,我也顾不上这头。”
我继续说:“阿姨,您只要开起来,就别怕没生意。别怕本钱不够。我敢肯定,只要你开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把货送到你门口。不用担心本钱。”
“前期可能需要你到县城去进货。以后生意好了,你可以把后面做仓库,前面多做几排货架,把货物标价放上就好,让顾客自己取需要的东西,你就在门口结账收钱。生意做大了,自然有人给你送货上门。”
我回忆了一下,我们瓦铺街第一个这样的自选超市,大约要在千禧年前后才出现。不过给阿姨说的多了,会接受不了。这个时代的人还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农村人的素质也并非后世普及教育后那么高,关键是没有监控,收银系统更是不要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