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到杨家,杨妈妈嗔怪我破费。姜馨兰微笑不语,杨海杰蹦蹦跳跳异常兴奋,不停给我们拿吃的。闲来无事,我吃着花生。坐在门脸和杨妈妈聊天,三间门脸是旧式砖瓦房,看样子时间并不太长,泥包砖结构,木梁小瓦,深约六七米,宽约十三四米。正当屋有两个小货架,文具、食品、杂货,显得很是凌乱。东屋的隔断已经打开了部分,里面有两张破旧的三斗桌,上面放着些图书,走过去翻了一下,大致是武打与言情小说。姜馨兰闲着无聊,拿了一本儿坐在我身边看了起来,时不时抬头插句话。
“阿姨,您这店开了多久了?”阿姨生意还不错,刚给一个小女孩拿了本子和铅笔。
“两年多了,闲着没事儿挣点油盐钱。”
“阿姨,上过学吧!”感受着杨妈妈的言谈举止,我试探着问。
“高小毕业。”阿姨笑着说。
我略计算了一下,以她的学历,现在应该在村小代课或是民师才正常。我没有再过多的去询问,既然高小毕业,这个年代是能读能写的一部分文化人,能开小店赚钱养家,已是走在了大部分人的前面。
既然来了,我就单刀直入:“阿姨,您的店可以改动一下,做大一些,这样小打小闹太浪费了。”
阿姨一听眼睛就亮了,忙招呼杨海洁:“小囡,去学校叫你爸回来。”然后抱歉的对我说,“只顾忙了,忘记让囡囡叫他爸爸回来了。”
“没关系阿姨,”我岔开话题:“叔叔做什么工作?”
“在对面中学代课,闲着也没事,做不了什么重活。”阿姨有些黯然:“有海洁那年,你叔参加全国高考,结果差了一分儿没录取,后来又考了两年,越考越差,就死心了,去了中学代课。”
“代课?不应该是民师吗?”我疑惑道。能参加全国高考,并且几乎录取的高中文化的代课老师,这是不正常的。
“没争到指标。也不重要,不指望那俩钱儿养活一家子人。”阿姨淡然回答。
我心中叹息。93年了,还是代课教师,没有民师资格,已然是没有机会了。即便为教育贡献了十多年,到世纪末还是要清退回去,不管你多么的优秀。所以,在教学这条路上,杨叔叔注定一事无成。即便后世进行了调查统计,给了少少的补偿,也是聊胜于无。这也许是一个家庭的痛,我没有再刨根问底。
“幺啊,你说这门脸做什么生意行?”阿姨转回话题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