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接连殒命的血雨腥风。慕容永能笑到最后,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更是隐忍、权谋和在乱局中把握机会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闻喜抉择:是跪还是刚?这是个问题!
大权在握的慕容永,立刻面临一个关乎生死的战略抉择:去向何方?当时鲜卑慕容部的重心已经在关东,慕容垂在河北建立了强大的后燕政权,正虎视眈眈,摆在慕容永面前的路似乎有两条。
向东归附: 带着人马和地盘,去投奔实力强大的族兄慕容垂,认他做老大。好处是能保命,甚至混个不错的官职。坏处是寄人篱下,权力尽失,而且以慕容垂的雄猜性格,未必容得下他这个手握重兵的族弟。
留在关中或向西发展: 继续在关中和陇右一带折腾。好处是相对自由。坏处是强敌环伺(前秦残余、羌族姚苌的后秦、陇西乞伏部等),根基不稳,风险极大。
慕容永不愧是“智囊”,他选择了第三条路——战略观望,猥琐发育。他带着部众和劫掠来的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地开始东迁,摆出一副要回关东老家的姿态。但当队伍走到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时,他停下了脚步。理由非常“务实”且“体恤民情”:哎呀,大家看看,这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呢!现在急着赶路,乡亲们吃什么?军队吃什么?不行不行,咱们得等等,等粮食收上来再说!
于是,慕容永下令在闻喜附近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池——燕熙城(名字取得还挺有抱负),然后就在这儿安营扎寨,不动弹了。这一停,就停了小半年。他在干嘛?种田(抢粮)、练兵、观望关东局势、整合内部力量。 这一手“拖字诀”玩得相当高明,既避免了立刻与慕容垂发生冲突,又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喘息和发展时间。慕容垂那边听说慕容永停在闻喜不走了,心里肯定犯嘀咕:这小子想干嘛?但也暂时没精力来管他。
五、平阳血战:踩着前秦的尸骨登基
慕容永在闻喜“种田”期间,另一个势力跳出来挡了他的路——前秦的残余势力。苻坚在淝水战败后逃回关中,不久被姚苌所杀。苻坚的族孙苻丕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继承了前秦的衣钵,称帝了。苻丕一看慕容永带着大批人马在河东晃悠,还修城筑寨,这不明摆着威胁自己吗?于是派兵占据平阳(今山西临汾),挡住了慕容永继续东进的道路。
慕容永正愁没地方“练手”和“立威”呢,苻丕自己送上门来了。他果断决定:打!必须打通东进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