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腾”地就烧起来了。十四年了!这憋屈日子过够了!他把鞋楦子一扔,对着老婆喊了一嗓子(脑补):“走!跟老子投军去!咱老慕容家要翻身了!”
慕容永加入慕容冲的队伍,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价值。别看他以前是卖鞋的,但骨子里流着慕容家善战的血液,加上市井摸爬滚打锻炼出的机敏,在战场上竟如鱼得水。在骊山脚下对阵前秦名将苟池的战斗中,场面一度非常凶险。前秦军队箭如飞蝗,遮天蔽日。就在西燕军队阵脚有些松动时,慕容永像打了鸡血一样,大吼一声,身先士卒冲入敌阵。这一冲不得了,竟带动了整个西燕军的士气,结果大败秦军,斩首数千!此战让慕容永从众多鲜卑将领中脱颖而出,从一个“鞋贩新兵”直接跃升为“黄门郎”(皇帝身边的近臣),瞬间成了西燕朝廷的红人,军中更是送了他一个响当当的外号——“智囊”。
他这个“智囊”可不是浪得虚名。面对另一位骁勇异常的秦将杨定(也是个狠角色,后来建立了仇池国)的猛攻,西燕军压力山大。关键时刻,又是慕容永站了出来,献上妙计:在杨定骑兵冲锋的必经之路上,大量挖掘陷马坑(坑里可能还插点尖木头啥的),再配合坚固的营垒工事进行防御。这招果然奏效,有效遏制了杨定的攻势,稳住了西燕的阵脚。慕容永用实战证明:卖鞋的脑子,打起仗来也挺好使!
三、长安血宴:半年五帝的“旋转门”
公元385年,慕容冲终于攻陷了魂牵梦绕的长安,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皇帝/燕王像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每次换人都伴随着血腥杀戮。大家伙儿实在受不了这种“宫廷连续剧”了,人心彻底散了。
慕容永一看这局面,心中暗喜,但表面功夫还得做。他拥立慕容忠(慕容泓之子)为皇帝,慕容永自己则担任“太尉、尚书令、河东王”,实际上掌握了军政大权,慕容忠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
傀儡的日子也不好过。仅仅过了几个月,公元386年六月,慕容永的部将刁云等人,可能觉得这个傀儡皇帝连当摆设都碍事,或者干脆就是慕容永授意(史书语焉不详,但嫌疑很大),又把慕容忠给杀了。这下,挡在慕容永和最高权力之间的最后一块石头也被搬开了。在部下们“一致推举”(这推举有多少真心实意,多少刀光剑影,大家心照不宣)下,慕容永“勉为其难”地接过了“使持节、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河东王”这一长串吓死人的头衔。史书上轻飘飘的“推举”二字,背后是西燕内部半年内五位“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