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格纳库必须拥有足够的空间与配套设施,以至少容纳并维护三个满编标准空天战机中队,即12架“苍龙”或同级别战机的运作。
与此同时,这艘原型舰本身,也绝不能是毫无还手之力的“靶船”。它必须拥有在遭遇敌方轻型单位时,进行有限度交战并具备一定生存能力的自卫火力,譬如已经被观测到的“九头蛇”炮艇或护卫舰级别的舰艇。
为此,设计师们经过反复权衡与计算,计划在原型舰相对宽阔的主甲板上,沿中轴线安装6门采用模块化设计的多联装、多用途导弹发射器,这些发射器将搭载包括动能拦截弹、中程攻击导弹乃至小型核战斗部在内的多种弹药,作为与敌舰发生近距离短兵相接时的主要反击手段。
接着,他们还在舰艏——那个通常用于安装主力武器的关键位置预留了一座具备高度兼容性与升级潜力的重型武器平台,以便在后续的技术发展中,能够灵活地安装其他更先进的武器系统,无论是高能束能武器,还是电磁轨道炮等动能武器。
最后,也是关乎舰船生存的最后一道屏障——原型舰的点防御系统。
设计师们将在舰船的两舷关键节点处,对称安装总计8台最新研制的“赤蟒一式”高速多管近防炮系统。这些拥有极高射速和智能火控系统的“金属风暴”制造者,将作为原型舰抵御来袭威胁的最后一道防线,用密集的弹幕拦截“九头蛇”战舰可能发射的、速度与机动性未知的导弹或其他小型高速攻击武器。
在综合考虑了庞大的格纳库空间需求、数百名包括飞行员、工程师、武器操作员、指挥人员等船员必要的起居与维生空间、储存大量高能推进剂以及其他诸如能量核心、传感器阵列、电子战套件等附属设施所需要的庞大内部容积之后。
设计师们初步估算,这艘原型舰的总舰长很有可能会落在200米至250米之间的范围,最大舰宽则可能在20米到25米左右,而为了适应轨道船坞的建造限制,其整体高度则被严格限制在35米以内。
至于这艘承载着人类星际梦想与生存希望的原型舰的最终质量,设计师们在这个问题上给出的估测数值,则显得极其不确定,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有的团队基于传统材料与结构推测其质量可能在两万吨左右,有的则认为采用了大量轻质复合材料和特种金属材料等优化结构后,或许只有八千吨,而另一些更为悲观、更注重防护与冗余设计的专家,甚至认为其最终质量可能会突破惊人的十万吨大关!
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