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李逸的不断努力下,杨广和杨素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逐渐认识到,李逸所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部的争斗只会让隋朝更快地走向灭亡。于是,双方开始尝试着再次进行沟通与合作。他们放下了部分成见,共同商讨应对危机的策略。杨广和杨素的合作,使得隋朝的政治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朝廷的决策得以顺利推行,军队的指挥系统也变得更加高效。
随着隋朝内部的逐渐团结,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与突厥的战争中,隋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突厥军队在遭受重创后,不得不狼狈地撤回北方。而在国内,随着朝廷对农民起义军采取了一些安抚政策,各地的起义也逐渐平息下来。农民们看到朝廷的改变,也逐渐放下了武器,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经历了杨广与杨素那场惊心动魄的激烈纷争,隋朝像是在狂风巨浪中飘摇许久、千疮百孔的巨船,虽侥幸未被汹涌波涛彻底吞没,艰难地躲过了覆灭的厄运,可往昔的强盛已然不复存在,满是破败与沧桑,元气大伤。
李逸身处这风雨飘摇后的朝堂,心中无比清楚,隋朝这艘巨轮想要重回往日辉煌,在茫茫大海中再度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前路漫漫,布满荆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心中那团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的火焰,燃烧得愈发炽热。
此后的日子里,李逸每日都沉浸在对隋朝现状的深入剖析与改革策略的精心谋划之中。天还未亮,晨曦微光尚未完全驱散黑夜的阴霾,李逸的书房便已亮起昏黄烛火。他端坐在书桌前,面前堆满了各类书籍、各地呈上的卷宗以及自己密密麻麻记录的笔记。时而眉头紧皱,陷入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将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与策略记录下来。
在政治改革方面,李逸深知隋朝官场积弊已久。官员之间拉帮结派、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办事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朝廷政令的传达与执行。于是,他向杨广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官场的建议。首先,推行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根据官员的政绩、品德、才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于那些尸位素餐、贪污受贿的官员,一经查实,绝不姑息,立即革职查办,以肃清官场风气。其次,打破以往只重门第出身的选官标准,设立科举考试,广纳天下有才之士。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朝廷效力。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清风,吹进了沉闷已久的官场,为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