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政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广采纳了李逸的建议,科举制度正式推行。消息传出,天下士子们纷纷奔走相告,满怀希望。一时间,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无数寒门子弟日夜苦读,渴望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国家贡献力量。在首次科举考试中,考场内气氛紧张而又充满希望。考生们奋笔疾书,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李逸亲自参与监考与阅卷工作,他认真审阅每一份答卷,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潜力的人才。最终,一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他们被充实到隋朝的各级官府中,为官场带来了新的气象。这些新晋官员,大多清正廉洁、充满干劲,他们积极执行朝廷的各项政策,与旧有的腐败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经济上,多年的战乱与繁重的赋税徭役,使得隋朝的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商业凋零,市场一片萧条。李逸深入民间,走访各地,了解百姓的生活疾苦和经济困境。他发现,许多农民因为战争失去了土地,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而一些商人也因为战乱和苛捐杂税,纷纷破产。为了恢复经济,李逸建议杨广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下令清查土地,将那些被贵族和官僚非法兼并的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鼓励他们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根据土地的收成情况,合理制定赋税标准,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商业发展,李逸建议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奸商的不法行为。同时,降低商业税,鼓励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在交通要道上,修建驿站和客栈,为商人的出行提供便利。
杨广对李逸的经济改革建议十分重视,迅速下令实施。在各地官员的努力下,土地清查工作有序开展,许多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他们满怀感激,辛勤劳作,农田里渐渐恢复了生机。随着商业政策的调整,商人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各地的市场逐渐繁荣起来。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更是成为了商业中心,来自全国各地乃至西域、海外的商人汇聚于此,交易着各种奇珍异宝。市场上货物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隋朝的经济开始呈现出复苏的迹象。
军事方面,经历了与高句丽的战争以及内部的动荡,隋朝的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军队纪律涣散,士兵们士气低落。为了重振军威,李逸与杨广商议后,决定对军队进行全面整顿。首先,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选拔有经验、有能力的将领担任教官,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对士兵进行体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