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七棵枯槐下,宝玉的剑鞘突然发出嗡鸣。铁锚纹与树身暗记共鸣,树皮剥落处露出半块刻着云雷纹的青砖。当剑鞘轻轻触碰青砖,树干竟缓缓裂开,露出个暗格。里面放着个檀木匣子,盒面刻着金陵十二钗的图案,却都被划得面目全非,宝钗的金锁、黛玉的芙蓉都只剩残痕。
黛玉取出验丝镜,镜光里显形出妙玉被劫持时的画面:她衣衫凌乱,拼死将匣子塞进枯槐,身后传来倭寇的狞笑。匣子边缘还沾着几缕白发,正是妙玉常戴的菩提子手串上的穗子。
打开匣子,里面是半卷残破的《金陵舆图》,每处渡口都用朱砂标着金菊纹样。舆图夹层里藏着张泛黄的诗笺,上面写着:"九曲秦淮水,三更鬼火明。欲寻真解处,先破水中影。"字迹娟秀,正是探春的笔迹。验丝镜扫过诗笺,镜光里浮现出探春在白鹭洲画舫冷笑的画面,她手中把玩着一把刻着金菊纹的手枪。
"这舆图标记的渡口,与漕帮近期失踪的货船路线完全吻合。"宝玉神色凝重,剑鞘在地上划出三道痕迹,竟与舆图上的火药库标记重合。话音未落,四周突然响起尖锐的哨声。数十个倭寇从林中窜出,手中拿着改良后的火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二人。
黛玉甩出银针打落最近的火器,验丝镜红光暴涨,硬生生将即将发射的火星逼回。宝玉挥剑护住她,麒麟剑鞘与地面暗记共鸣,竟打开了隐藏的地道入口。地道内传来滴答水声,墙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倭文,记录着火器存放位置和引爆炸药的时辰。
第三折 秦淮画舫险象生
戌时初刻,秦淮河上灯火通明。画舫中传出阵阵丝竹之声,脂粉香混着酒香扑面而来。黛玉身着一袭水红襦裙,外披银鼠斗篷,怀抱琵琶步入画舫。她刻意将验丝镜藏在广袖中,镜光悄然扫过船舱。
镜光里映出山田与工部侍郎密会的场景:桌上摊着的,正是那半卷《金陵舆图》。山田用戴着翡翠扳指的手,指着图上燕子矶渡口,嘴角勾起阴鸷的笑。侍郎点头哈腰,袖中滑出个沉甸甸的锦盒,盒面同样刻着金菊纹。
"这位姑娘好俊的容貌。"山田皮笑肉不笑地招手,手中折扇的扇骨上刻着金菊纹样。黛玉强压心中厌恶,莲步轻移,在他对面坐下。验丝镜扫过折扇,镜光里显形出倭寇在渡口埋放炸药的画面:他们将刻着金陵十二钗图案的火药桶沉入河底,每桶都连接着引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宝玉扮成小厮,端着茶盘穿梭席间。麒麟剑鞘与梁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