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的砖地上投下火凤展翅的形状:“让粘杆处的人去朱雀巷蹲守,看看百姓如何用红豆种‘私刻’——”他忽然轻笑,“刻的怕不是龙纹,是‘民为贵’三字。”
卷宗里掉出张字条,是乾隆的御笔:“民灯馆可查赈银,朕的私库也该让百姓看看。”贾环的手指划过字迹,想起祭天那日,圣上亲自将玉玺按在《民约》上,玉玺的螭龙纹旁,多了颗红豆印:“宝公子,倭国使臣说,他们的天皇要仿造民魂树,树根必须用两国百姓的土。”
话音未落,军机处的铜钟突然敲响——这是百姓求见的信号。宝玉掀帘望去,见十几个捧着红豆种的百姓跪在丹墀下,领头的老妇人举着块木牌:“求改漕运章程,让咱自家的船也能出海!”
“准了。”宝玉的麒麟玉佩与木牌共鸣,“但须在船头绘火凤纹,让九州岛的百姓,看见咱金陵的灯。”他忽然想起黛玉说的“民魂无界”,看着百姓们欢呼着掏出红豆分给军机处侍卫,知道这小小的豆子,正悄然改写着紫禁城的规矩。
第五折 朱雀巷口断官银
金陵朱雀巷的暮色里,黛玉蹲在民魂树下,看巧姐用红豆摆出“官银”二字。树影婆娑间,她看见树根处的离火殿碎岩在发光,岩面上竟浮现出探春的字迹:“姐姐,倭国的民灯栈遭火,百姓用红豆种扑灭了邪火。”
“长公主,”顺天府尹的官靴碾过落叶,“军机处要追查扬州盐商的赈银,说数目对不上。”他呈上的账册里,每页都贴着红豆封条,“可百姓说,赈银都买了红豆种,种在运河两岸了。”
黛玉的金锁突然剧烈震动,碎岩光芒大盛,映出账册夹层的密信——是探春提醒军机处借追查赈银,实则想夺回运河控制权。她指尖划过红豆封条,封条竟自动展开,露出底下百姓画的火凤护粮图:“顺天府尹可知,《民约》第七条?”
“赈银走向,百姓可查。”顺天府尹的官服已被冷汗浸透,他忽然跪下,从袖中掏出刻着“民”字的佩饰,“下官知错了!昨夜看见朱雀巷的孩子用红豆摆‘官逼民反’,才知道——”
话未说完,巷口传来喧哗。十几个漕帮弟子抬着木箱,箱盖刻着“民银”二字:“长公主,这是扬州百姓捐的银,说要给民灯馆买红豆种。”他们掀开箱盖,里面不是银锭,而是刻着“民”字的红豆木雕。
黛玉笑了,笑得像民魂树上的新花。她知道,当百姓学会用红豆“记账”,当官员开始佩戴“民”字佩饰,所谓的官银案,早已在朱雀巷的灯影里,化作了护佑民魂的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