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
第六折 大观园里议民约
大观园的秋爽斋内,探春的海外来信在案头发烫,信中夹着片带盐霜的红豆叶:“姐姐,倭国的民灯盟约遇阻,幕府老臣说火凤纹夺了菊纹的气运。”黛玉望着窗外的民魂树,树影穿过雕花窗,在民约草案上投下斑驳的光。
“林姐姐,”探春的双生女婴在摇篮里啼哭,朱砂痣与金锁遥相呼应,“倭国的孩子说,他们的民魂树开的花是白的,不如咱金陵的红。”侍书抱着襁褓凑近,襁褓角上绣着半只火凤,半朵菊花。
黛玉忽然听见滴翠亭传来争吵,是邢夫人带着王夫人的贴身心腹,要拆毁民灯馆:“成何体统!满巷子都是火凤纹,把老祖宗的规矩都忘了?”她的金丝八宝攒珠髻在阳光下闪烁,却掩不住袖口露出的红豆腕饰——不知何时,连贾府的太太们,都戴上了百姓送的“民魂镯”。
“邢夫人可知,”黛玉的金锁泛起红光,“圣上已将民灯馆写入《会典》,连御膳房都要按百姓的食谱做菜了。”她指向窗外,几个小沙弥正抱着红豆种往妙玉的栊翠庵去,“妙玉师父说,红豆汤比老君眉更能醒神。”
邢夫人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忽然看见巧姐跑进来,手里举着块刻着“民约”的红豆木牌:“大太太,这是百姓给您的,说民灯馆缺块匾。”木牌上的“民”字,分明是用黛玉的笔迹刻的。
秋爽斋的风掀起民典草案,黛玉看见探春附来的倭国舆图,九州岛的轮廓旁,画着无数小火凤。她忽然明白,这场在大观园里的争执,不过是天下民魂生根的涟漪,而探春在海外种下的,何止是红豆,更是让民心相通的种子。
第七折 未央卷里埋新种
霜降前夜,黛玉在残卷新页看见探春的急信:“姐姐,倭国幕府要毁民魂树,百姓用红豆种在树根下埋了《民约》。”她摸着金锁上的红豆印记,听见朱雀巷传来此起彼伏的捣衣声,每声都合着“护民魂”的节奏。
宝玉推门而入,麒麟玉佩沾着夜露:“扬州传来消息,运河的红豆苗遭霜,百姓竟用棉被裹住幼苗。”他展开军机处新档,“粘杆处密报,离火殿旧址的红豆种突然异变,长出的豆荚上竟有‘天下’二字。”
黛玉的笔在宣纸上顿住,残卷页角的探春附笔突然显形:“姐姐,当红豆种能刻字,当民魂树能结果,便是《未央卷》新篇开启之时。”她望向窗外,民魂树的枝叶在月光下摇曳,影影绰绰竟似火凤展翅。
“该给三妹妹回信了。”黛玉蘸着红豆汁研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