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那安南黎氏王族中,有资格继黎晭国王之位的子弟应该不少,莫登庸不可能把这些人杀光。数年后,必有黎姓王族子弟潜往大明,请求大明帮黎氏复国。
汪渊奏疏所言,莫登庸家族势力在安南北部。到时候大明再出兵,先布告安南,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快速打下安南北部和老挝,改土归流,仿太祖太宗征云贵故事,在当地建立府县,迁中原、两广之军民过去戍守,让黎氏在安南南部复国。
目前大明应稳定西北,靖宁广西,为数年之后的南征做准备,大明等得起。”
殿内众臣皆认可杨植之言,汪渊的奏疏就此留中不发,存入翰林院国史馆里太宗征安南那一档。
这事了结后,下面议西北外藩的事。近几年西北哈密卫下的土司官与广西田州等地的土司官差不多,也是互相攻打,被打败者就跑来向当地的巡抚求救。
这种事本来很平常,在贵州、云南、湖南、广东、青海湖以西等未改土归流之地也是经常有的。
讨厌的是,哈密卫所属的各个土官都是骑兵,明军在西北大荒原的作战难度远远超过在南方山区,更没有办法在距甘州肃州较远的地方驻军,设置府县。
八月份朝廷派兵部尚书金献民挂帅,都督杭雄领军增兵兰州准备给吐鲁番的满速儿以痛击,所以金献民没有出现在文华殿中。
嘉靖指着礼部太常寺鸿胪寺联名奏疏道:“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目的,做出来才有效果。
如果只是为了酬功给杨植,那还不如让杨植兼一个鸿胪寺或太常寺少卿虚职,升为四品或从四品,何必折腾出一个理藩院!礼部难道想把主客司当包袱甩出去么?
杨植,你说说成立理藩院的目的是什么,能解决外藩的麻烦吗?”
既然不是在中极殿,那说话就可以比较自由,杨植已做足功课,回道:“圣上知道,微臣所持观点一向是北守南攻!那西北、草原等地之民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不定,劳师远征打败他们又如何?徒费粮饷而已。即使灭了他们其中的一支,只要朝廷无法在当地设置府县,总有其他的部落填补进去,年年岁岁,周而复始,始终是一个大麻烦。
大宗伯说的完全正确,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中原完全不一样,不能指望我们能用礼义廉耻教化他们。
微臣之设想,有条件和中原一样生产生活的,如南方土蛮则改土归流,郡县化之,教化之,安南脱离中原仅三百年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