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等翰林的辞职报告并没有被嘉靖批准,一名太监到翰林院传谕旨曰:“翰林院是朝廷的人才储备库,你们要勉修职业涵养,以备异日之用。杨慎不能安分,率众求去,有违翰林之责。夺杨慎俸两个月,不得推辞侍讲学士,并参与编撰武宗实录。”
大明官老爷的俸禄很低,没有几个官员指着俸禄过日子,罚俸只是对官员的初级惩处,远比训诫、杖责更温柔。
对于几十名翰林骑脸输出的行为,嘉靖忍了下来,只罚了带头大哥杨慎的俸禄,继续提拔杨慎为学士,还令其参加武宗实录写作,可谓释放了最大的善意。
罗钦顺见大批翰林接旨后依然脸有不忿之色,令书吏唤来杨植,关上办公室的门问:“黑云压城城欲摧!如之奈何?”
杨植回道:“翰林没有隶属关系,他们要作大死,老师也管不了,何苦为自己不能控制的事而操心!”
罗老师叹道:“理是这个理!但我觉得杨慎这个人不错,八股文写得更好!老夫不忍心看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毁了一生功名!”
老师的心眼忒小,居然一直记着把我二百零六字的八股文打了五十七个叉,修改了一百八十三字,写上二十九字不好的评语,时至今日还不忘暗讽我这个三鼎甲出身的预定侍讲学士!
心胸开阔的读书人怎么会惦记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终究是自己错付了这段感情!
杨植气得发抖,反驳道:“人生识字糊涂始!你们这些翰林,就是所谓的三门学士!从小在官学读书,考上进士离开学校大门进翰林院大门,出翰林院大门就去官府衙门拍板决定千万人的生计、存亡!
翰林脑子里全是高大上的圣贤道理,一根筋两头堵,圣上就应该让翰林去农村工厂里或种田或做工,每天一身汗两脚泥,净化心灵!”
这个弟子越来越狂妄,你说他一句,他回顶十句,老夫不入阁根本压不住他!
“你平日自诩料事如神一切尽在掌握中,那好,为师现在命令你想个办法,能救几个是几个,能救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
杨植叫苦道:“但是弟子要去大同呀!”
罗钦顺冷哼一声:“别人不知道你,我还不清楚么?你一定有办法的。”
杨植只好应承下来:“好吧,弟子尽力而为,老师到时候也要见机行事!”
在杨植心中,工部征来的工匠更重要。大明朝廷虽然管不了士绅,但管普通百姓就是一张纸的事。朝廷一百多年来,把军户民户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