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结束后,罗老师与杨植、顾鼎臣、翟銮等侍读侍讲和董玘等学士同行出宫。看着其他侍读侍讲虚怀若谷的神色,杨植趾高气扬的嘴脸,罗老师忍不住感叹道:“杨植,为什么你的运气总是这么好?”
杨植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老师,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世人皆知,弟子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一切全凭真本事,更不靠虚无缥缈的运气!
从童生到学士,我这一路走来,一步一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从不投机取巧!即使最挑剔的人都无话可说!弟子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只怕老师这话被别有用心的人记下来,是要上史书的!”
罗老师没想到无心之言却使弟子感觉到极大的侮辱,一触即跳。一时语塞,想了一下说道:“等你回翰林院就知道了!”
杨植疑声道:“老师怎么不跟我们一起回翰林院?”
罗老师摆摆手,还是那句话:“等你回翰林院就知道了!”
说罢正好出宫,罗老师转身向西,与杨植等翰林分手。
翰林院距内阁、文华殿最近,几人一路无言,杨植来到柯亭这个村口情报中心一问,这才知道嘉靖先提拔了张璁桂萼方献夫三人为学士,最近又通知把杨慎、顾鼎臣、温仁和、翟銮共四名侍读侍讲也升一级为从五品学士。
杨慎去年才升到侍读,翻书之功根本不够升学士。嘉靖今天又要让杨植也升一级到学士,这样一次性破格提拔了八名学士。
在座的都是大明王朝最聪明的读书人,一下就看清了嘉靖的小动作:嘉靖越级提拔了三名奸臣,为掩耳盗铃,再超擢资历、年限未到的杨慎等五人,显得自己并没有做贼心虚。
按官场潜规则,超擢的官员都要上疏辞让一次,免得让人说闲话。
惟独杨慎不领情,昨天联合数十名翰林向朝廷提交了辞职报告,报告赤裸裸地说:“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前汉的汉成帝无子,定陶王以继子身份即位。他即位后,其亲母定陶太后称皇太后,与太皇太后并坐。这举动遭到群臣反对,只有冷褒段犹两名不入流的小官赞成。杨慎等翰林把张、桂二人比成冷、段,耻于与之为伍,上疏求去。
按官场规则,官员请辞后就要闭门不出,等皇上批准或挽留,所以杨慎和一些翰林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