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历史,很多关于容庚先生的纪念性文章或者研究性文章都没有提及,有的是刻意忽略,有的是根本不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不管如何,苏亦觉得自己应该要写下来,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真要有机会发表这文章了,苏亦觉得这段文字肯定要删除的,不然对太不尊敬了。
容庚的写给傅斯年的公开信,并没有取得该有的效果,他还是被北大开除了。
被开除以后,他被李宗仁邀请到广西大学执教,因未开学,同年 7 月 4 日,接到岭南大学聘书,聘请为中国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而东归广州,主讲“中国文字学”和“说文”等课程,兼《岭南学报》主编等。
后来,中大跟岭南大学合并,他才转入中大中文系古文字研究室。
这就是容庚先生的执教生涯。
他的学术成果,也跟他的经历有关,早年间的因为篆刻而学古文,到专门从事金文研究,都与之息息相关。
除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外,容庚对于汉字的简化与改革是有着突出贡献。
早年间,他还是钱玄同发起的“汉字革命”的支持者。
因此,他提出了两种简化汉字的思路:
第一、应用六书之例以造简字。
第二、制定两字以上合成之简字。
他的“简化汉字方案”跟钱玄同的“汉字简化”、傅斯年的“废除汉字”、赵元任的“通字方案”、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以及整个20世纪初形形色色的“汉字拉丁化”或“推行世界语”等方案一样,都是对现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种应对。
其实建国以后的《汉字简化方案》是一个大集合,容庚的方案也拥有自己的特色。
他是古文字专家深谙中国文字的演化轨迹,又擅长书法篆刻,因此相比“标准草书”,他的方案更有识别性,跟赵元任的“通字方案”比,他的方案不会造成“一字多义”,缺点也很明显,“两字合成”不易速记。
但是,他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案“六书之例”跟“草书楷化”结合在一起编成《简体字典》,这书的刊印,对后来的汉字简化方案却有着不小的影响,这也是他对汉字简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此外,容庚对现代文字学学科的建设也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个方面,稍弱于唐兰。
相比较,他更加擅长文献考究而短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