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陈老师则叫陈启新,跟杨鹤书一样,都是梁钊韬的研究生。
1977年7月17日,他接到梁钊韬先生来函,征求他的意见是否愿意回母校工作。
为了把他调回中大当老师,梁钊韬教授可以说是大费周章。
他是恢复高考之后,梁钊韬教授才打算调他回中大教书。
结果,他当时已经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了。
当时,单位根本就不放人。
为加快他的调动步伐,梁钊韬先生不但给他写了十多封信,而且向学校和省领导写了报告。
到了最后,他所在的单位才同意上面分配一个本科生把他换回中大。
几经周折,陈启新于翌年秋调回中大历史系。
而梁钊韬教授之所以着急把自己两位爱徒调回中大,就是为了编写教材《中国民族学概论》。
跟让苏亦意外的是,这两位老师也都认识他。
其中,杨老师说,“上个月,我们到首都,原本梁先生还打算去北大看望你,结果,你们北大的李仰松先生说你去长春开会,不然,我们就能见到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让苏亦意外不已,“之前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长春举行,我跟学校的高铭、邹恒两位先生参会,没想到跟梁先生你们错过了,太遗憾了。”
陈老师搭话,“苏亦,老师都在家里等你好一会了,你们再不来,老师都要给你们美院打电话了。”
梁钊韬笑,“别听你们两位师兄瞎说,是他们知道你今天过来,特意过来见你的。”
苏亦还没说话,周雅琴就说,“哇,苏亦你太有面子了,让陈老师跟杨老师特意过来见你。”
陈老师说,“就是想见一见,这位不当我们小师弟的天才是什么模样的。”
杨老师也说,“看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汗!
尴尬了。
难不成这是审判大会?
怎么感觉有点像当初他拒绝苏秉琦先生的时候,俞老师见他的场面。
见到他抹汗的模样,屋内众人,纷纷大笑,气氛好不欢乐。
接下来就是闲聊。
苏亦也知道,梁钊韬先生跟两位师兄去首都所为何事。
杨老师说,“去年冬,梁先生与我和陈老师三人,带着准备好的编写民族学提纲,上京斟求意见。从11月20日到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