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大修建了大量的教师住宅区之后,住在模范村的教授才陆续搬走。
其实,上面的话,说的比较好听。
真实情况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曾划拨为工人宿舍,人们称之为“工人村”。
由于房屋空间有限,家家户户都随意进行改建,甚至将园子圈起来养猪、养鸭,模范村也渐渐成为一座“大杂院”。
直到房改政策落实之后,这里才改作科研单位的办公用房。
此时,梁钊韬教授也住在这里。
苏亦是第一次过来这边,见到模范村的“乱象”满是感慨,谁能够想到前世,隐藏在郁郁葱葱树荫下,红砖绿瓦,充满古朴简约之美感的红楼群,在这个年代,会是这样一种状况。
不过一想到他老爸老妈在美院的筒子楼单间,他也就释然了。
苏亦跟梁钊韬教授的关系,跟其他人不一样。
是他爸妈知道他要报考去年的考古学研究生,才托人找关系联系上梁教授的。
梁教授惜才,非常欢迎他报考中大。
奈何,苏亦太有主见了,非要选择北大,梁教授也不计前,北大复试不通过,中大也愿意要他。
奈何,苏亦还是考上了北大。
就算如此,梁教授对他也非常关心,这不,之前在河宕遗址,对方一再惋惜,没能及时把他留在中大。
本来这一次,爸妈是打算一起过来拜访梁教授的,被苏亦拒绝了。
相比较跟考古行业啥都不沾边的老爸老妈,苏亦觉得沈明还有吴宗麟三人更加合适,因为他们都是梁教授的学生。
当苏亦他们五人拎着水果上楼拜访的时候,却发现梁教授寓所里面有客人。
而且,吴宗麟他们也都认识。
纷纷打招呼。
“梁先生、杨老师、陈老师新年好。”
这下就热闹了。
相互介绍之后,苏亦才知道这两位客人都是中大历史系的老师,而且都是梁教授60年代的研究生,恢复高考之后,纷纷被挖回中大。
其中,杨老师名叫杨鹤书。
1963年考入中大,成为梁钊韬教授的研究生。
1966年毕业以后,杨鹤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任见习研究员。
这些年,导师粱钊韬却希望其回来。
于是,1977年5月,杨鹤书回广州博物馆工作,1978年7月起,才到中大任讲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