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实际上,吉大直到1950年才从沈阳搬迁到这里,当时还叫东北人民大学,58年才改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后来匡亚明调任吉大校长以后,吉大开始大面积的基建,比如豪华的理化楼就是60年代初建成的,主体六层,局部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造型简洁,立面对称,整体颇显庄重,只有檐口部分有简洁的装饰,檐下有仿斗拱的构件。
该楼被称为长春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之一,这么豪华的建筑楼,在当年全国各大高校也是少的,就算北大也都没有这样的建筑楼,而且,由于建筑质量较好,该楼至今仍作为教学楼正常使用。此外,还有文科楼,也是这个时候建成的。
看到这栋建筑,苏亦也忍不住感慨,他前一天,满长春寻找“兴亚式”老建筑,现在却又开始参观长春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之一,有着时空交错的感觉。
然而,理化楼是他第一处打开的“十大建筑”吗?
当然不是。
他第一处打卡的“十大建筑”是南湖宾馆,此外,昨天他还去同为十大建筑的省图书馆,以及地质宫。
而地质宫原本是伪满新皇宫旧址,结果只建设地下结构,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财力紧张而停工。解放后才重修,也是后来吉大博物馆,现在还属于长春地院,因为是在新民大街的北端,他跟吴镇武也就顺道过去看了。
至于省图书馆,纯粹是去查资料。
从某种意义来说,美丽的长春在吉大里面也不算错,后世大部分“兴亚式”建筑,都成为吉大的教学楼。
比如,现在吉大,也有两处伪满时期的建筑。
第一个则是1940年10月31日建成的鸣放宫。
其实,这座建筑的原名叫“神武殿”,目的是为了祭祀神**皇。
早些年是空军航校的礼堂,后来航校迁走以后,吉大花了50万把它买下来作为学校大礼堂。
名字取的也挺有意思,出自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匾额还是由于省吾亲自书写的。
根据吴镇武的八卦,据说,当时吉大还给于老300块的润笔费,相当可观。
后来,这个名字因为有“大放大鸣”之意,匾额直接被摘下来,现在也都没有挂上,不过名字也就流传至今,依旧没有改。
第二处,则是他今天过来吉大的目的地——吉大图书馆。
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