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说,吴镇武又听不明白了,“啥借鉴意义?”
苏亦笑道,“都是西体东壳的折衷主义,都是在西方建筑的主体上弄一个屋顶,不过咱们国内宫殿式,弄的是大屋顶,而不是兴亚式的小屋顶。”
吴镇武笑道,“果然,小曰本就是小曰本,连建筑都这样抠抠搜搜,充满小家气。”
说说笑笑,接着,他俩马不停蹄杀到第二厅舍——伪满首都警察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跟第一厅舍恰好对街相望,都是在斯大林大街上,一东一西,对称分布,与第一厅舍相呼应。也就比第一厅舍晚10天开工,1934年竣工。原为伪满司法部,司法部迁往新民大街后为伪满首都警察厅。
这楼现在是CC市局所在地,完全继承了之前的单位属性。
因为之前他们去市委大院参观,还拿到保卫干事的介绍信,进入公安大楼的时候,也没有阻拦,甚至还有宣传科的干事陪同,苏亦挑选一些角度拍摄照片以后,就开始拿起素描本开始画素描图。
他这本领,吴镇武之前在南湖宾馆已经领教过,也不惊讶,反倒是市局的宣传干事,哭笑不得,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北大的高材生,为何有这样的雅兴跑来这里画画。
好在他不阻拦,简单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让他们不要乱跑之后,也就离开。
相机是苏亦跟考古专业摄影老师赵思训先生借的,他在北大的时候没少跟对方混在文史楼的暗房洗照片,借一部相机,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胶卷要自己买。
就算黑白胶卷,也不便宜。
这种消耗品,苏亦也不能使劲造。
对于拍照,他也是能省则省,尤其是建筑群,尽量画建筑素描图,不怪他抠抠搜搜,主要是今天打卡长春的满洲式建筑,胶卷消耗的比较狠。
不仅如此,之前在研讨会上,他的胶卷也用了不少,作为为数不多可以拎着相机自由出入会场的临时会务人员,苏亦自然备受瞩目。
不少人都过来找他拍照,他辈分小,年纪也小,脸皮薄,也没有经验,不太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特别是,一开始还傻乎乎的,帮大家拍摄单人照片,所以,胶卷消耗的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快,也让他收获了不少与会学者的联系方式。
以后洗出照片的时候,还要给人家寄回去。
而且,他因为多出来一个相机,都要客串拍照的工作。到了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