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在BJ展出后,引起考古学界的普遍重视。
此外,妇好墓的发掘者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女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
两者互相成就,让妇好墓的故事更加传奇。
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回归到李先生的文章中来,他写这篇文章,得出一个结论:
「历组卜辞其实是武丁晚年到祖庚时期的卜辞,历组和宾组的妇好实是同一个人,确定了这一点,就把关于“妇好”墓年代的一些争论问题消除了。」
那么真的可以消除争论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自然是不可能的。
李先生这个文章一出来,基本上就没啥人认同。
首先张政烺先生就不认同。
由妇好墓带出了长期以来被董作宾分为第四期历组卜辞中的“妇好”人物,一下子,就让这个问题成为甲骨学术史上最为激烈的断代分期争论。
会议上,因为安徽博物馆的女学者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一下子,就使得李先生遭受围攻。
好吧,用围攻这个词来形容不合适,但确实争议很大。
大家普遍不认同这个观点。
也就只有这个年轻的女学者,以及浙江博物馆的一位年轻学者支撑。
这种情况之下,这两位未来,肯定会受到李先生的关注。
如果是投机取巧之辈,混上去,声援李先生,说不定就赚取人情分。
苏亦对此倒没发表什么意见。
他很清楚,李先生这个分法,不能说全错,但也不合适。
40年代,董作宾的分期奠定了五期方法。
很长时间一来,大家都遵从这个分期方法。
然而,70年代以后,是李先生开启了甲骨分期历组卜辞反思,创建了甲骨分期“两系说”。
到了后来,李先生的“两系说”的断代,已得到学界普遍认同,成为甲骨断代研究上的里程碑。
“一个王世,不仅有一种卜辞,一种卜辞也未必限于一个王世”,这个简短的24字两系说,成为今天甲骨分期学上的经典理论。
但是一个理论,从开始到成为经典,是需要时间检验以及大量的试错的。
人家年轻女学者,可以写这种小文章,那么苏亦呢?
至于他,主要是打酱油的。
他是真的打酱油,写了一篇关于《何尊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