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兰先生以“音近通用”为根据,说“?就是汉代法律上专用名词的劾”,此说也有不少学者赞同。
然而,不过他们怎么考释。
有一点,基本上是趋同的。
即认定此铭是一件法律文书,因而读谳、读劾,都指向性非常明显。
此外,李学勤先生认为,“控告牧牛的上级官长,则因为身分显贵,依当时制度不亲自出席审讯。”
尽管如此,在判决书上要写明争讼双方之名,也是必须的。
《曶鼎》所记“邢侯”、“限”即如此。
反正,整个文章考释下来,对比前人的观点,又表述自己的观点。
慢慢听下来,也蛮有意思。
就是太考究基本功了。
不是一个可以糊弄的文章。
当然,期间也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与会的一个女学者就写了一篇《对〈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一文的几点补充意见》。
文章例举了宾、历组同人、同事类,特别对区别“贞”字分期的标准,列举了宾组和历组有同时使用的现象,以及历组混合使用宾组“王”字形体的写法,然后作者认为历组与宾组有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在字形上,而且在卜事上都有相同类的例子,对李先生一文作了一些补充。
这篇文章看起来,本身没啥问题。
苏亦之所以觉得有趣,完全就是因为它是在李学勤先生《论“妇好”墓的年代及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写的文章。
所以并非与会学者,都要学各种文字考释类的文章。
那么李先生的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
自然是关于“妇好”墓的。
在国内各个考古墓葬遗址之中,妇好墓极为出名,却让人印象深刻。
一般来说,殷墟的商代大墓大都早经盗掘,想要找到未扰动的大墓极为不易。
1976年,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遗址中心的小屯西北,发现--座没有盗掘过的墓葬,获得大量精美文物。
由于这座基所出青铜器多有“妇好”铭文,通称为“妇好”墓。
“妇好”墓是无墓道的竖穴墓,长5.6米,宽4米,墓的规模如果同过去发掘的面积达三、四百平方米的大墓相比,只能说是中型的。
不过,它所蕴含的遗物却异常丰富,青铜器近两百件,玉石器(有不少精致绝伦的)竟超过五百件。出土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