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方向不太一样。
梁思成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他大部分学术着作都是关于古建相关,因为时代的关系,设计的建筑物并不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镈呢?
他的长项不在古建保护跟研究,一生主持、指导了二百余项重大工程,数量之多,造诣之深,世界少有。
他更多偏向技术性,而并非艺术性跟历史性。
当然,苏亦的评价不一定对。
只能是通过他的认知去评论,都是一家之言。
也因为梁思成的研究方向,使得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对他的学术成就更加了解。
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会把梁思成跟张镈俩人放在一起比较呢。
因为他俩都涉及到北平中轴线的古建项目。
一个是中轴线概念的提出者,另外一个是中轴线古建实地测绘主持者。
都跟大家今天干的活有关系。
因为一张建筑素描图,扯了那么多关于北平城古建保护的历史。
确实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
“小师兄,这些测绘图,你看过吗?”作为立志要学美术史的东北小伙子,尹晋南忍不住问道。
苏亦摇头,“没。”
“哎呀,怎么可能。”
“这些资料,连小师兄都没有看过,有点不能理解啊。”
“小师兄都没看过,难怪我们去图书馆搜集那么多资料都没有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
“不会失传了吧?”
“失传个啥啊,要是失传,小师兄怎么可以手绘出来永定门城楼。”
苏亦听到他们的讨论,心想道,难不成哥们会告诉你们,永定门城楼我见过?还登上过城楼?
他只能解释,“资料没有失传,北平古城在沦陷时间,都没遭受到啥破坏,北平中轴线重要古建筑的实测图纸及测绘资料也悉数完整保存下来,都成了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珍贵藏品。一般情况之下,咱们是没机会观看这些资料的。”
七十年代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就是后世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跟北大啥关系都没有,想要随随便便就借阅人家的珍藏资料,怎么可能。
其实,了解整个文研院的历史,就可以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