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赘述了。”
他虽然说,不赘述,但该说的也没少说。
“简单来说,就是朱启铃推荐了着名的建筑师张镈承认这一重任。当时,为了避免“失节”之嫌,张镈以“建筑师张叔农”的名义,与伪北平都市局签订承揽测绘故宫中轴线(天安门、端门、午门、东西华门、角楼、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等),以及外围的太庙、社稷坛、天坛、鼓楼、钟楼等主要古建筑的测绘合同。整个古建筑测绘项目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测绘重点则在于紫禁城内的主要古建筑。”
兜了一圈,终于把大名鼎鼎的建筑师张镈给引出来了。
看着姑娘们对张镈这个名字没啥印象。
苏亦只能说道,“张镈可以说是咱们国内近现代最为着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了,人民大会堂就是他主持设计的,此外,咱们首都的十大建筑,基本上都有他参与设计主持的身影,被誉为长安街上作品最多的建筑名家,所以他当年参与主持测绘整个中轴线古建项目,数据之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这话说完,听得众人惊叹不已。
然后,就有同学问,“小师兄,张镈先生跟梁思成先生比,谁更厉害啊?”
苏亦听到这个问题,也忍不住笑了。
同学们就是这么耿直。
那么这两位先生,谁厉害呢?
苏亦也不知道,他只能说,“没有可比性,张镈是晚辈,他在东北大学读书的时候,梁思成先生就是建筑系主任,两家又是世交,因此,张镈也算得上是梁思成的学生,不过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张镈转入中央大学,这个时候又跟随杨延宝先生学习。因此,张镈的学生时代,深受梁思成跟杨宝延两位先生的影响。”
并非苏亦杜撰。
张镈晚年回忆自己的建筑生涯时说:“就建筑艺术而言,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梁师思成,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论修养方面;另一个是杨师廷宝,他对我的影响,主要是设计实践方面的,正与梁师相辅相成。”
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中,有公认的“中国建筑四杰”——梁思成、杨廷宝、童寯、刘敦桢。
结果,除了梁思成先生之外,另外三人,都在东南大学教书。
这也是为何东南大学建筑学会如此牛逼的原因之一。
那么苏亦说张镈跟梁思成没有可比性,仅仅是张镈是晚辈吗?
并非如此。
主要是俩人的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