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亦还是回归到文物身上。
他选择与仓央嘉措相关的唐卡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什么?
难不成是像朱家溍先生一样,研究清宫旧藏的明清两代藏地文物,就是了说明卫·藏自古一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78年,而不是50年代末,没有历史大事件做土壤,因此,卫·藏文物研究并不是学术前沿。
这样一来,研究什么东西,在导师宿白先生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之下,完全就是苏亦的个人自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亦研究仓央嘉措时期的唐卡,并不是研究藏族绘画,也不是研究卫·藏艺术,他纯粹就是想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唐卡,去剖析仓央嘉措这个人。
没有错,归根到底,他就是研究人,只不过通过研究物的方式去实现罢了。
以上的这些,从苏亦的论文题目「仓央嘉措的悲剧人生——清宫旧藏****唐卡解析」就略窥一斑。
等他这个论文标题写出来。
同学们都有些莞尔。
“小师兄,敢情前面讲了那么多唐卡历史、唐卡艺术,都跟论文的主标题没有关系啊。”
谁能够想到,苏亦这个论文竟然能够从唐卡历史拐到仓央嘉措的身上呢?
甚至,论文的主体部分并不是唐卡,而是仓央嘉措。
当然,相比较枯燥的唐卡艺术,同学们更加喜欢仓央嘉措。
因为后者大家能听得懂够得着,前者宛如天书。
研究仓央嘉措,肯定离不开藏族文学史,同样绕不开于道泉先生,正是因为他翻译了《仓央嘉措的情诗》得以出版以后,才使得对方的诗歌驰名中外。
研究人物,最开始研究什么?
自然就是人物的生平。
相比较古代唐卡历史,仓央嘉措生平文献史料就太多了。
多到苏亦在课堂上,都不愿意过多展开。
“小师兄,别啊,唐卡艺术那么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你都讲了,仓央嘉措这样有趣的人物,你怎么可以省略呢。”
苏亦不愿意展开,同学们却格外喜欢听。
那怎么办呢?
自然就是继续讲。
着名的历史人物,各种传说不知凡几。
想要写文章,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传说都罗列出来,肯定要有取舍,只能挑着重点来讲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