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除了这些史料之外,肯定会涉及到佛教典籍以及其他学者的着作。
这些就不一一例举了。
历史研究被称为书斋式的研究,并不是说说而已,想要知道的东西,多翻书就行。
多看史料多看论文,总会有收获。
当然,多看书还要懂得思考。
葛兆光先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研究历史,最好做到以小见大,通过事件的表现去看待事件的核心。
研究人物最好从人物看到整个时代。
研究文献,最好从文献里面看到历史时代的变化。
你如果研究一个事件,最好能够从整个事件讲它的背景,讲到引发这个事件一个大的背景。
如果你研究这个制度的变化,最好能够从这个制度里面去见这个制度政治的变化。
反正就是以小见大。
那么研究唐武宗灭佛呢?
仅仅是研究这个事件本身吗?要真是如此,有啥好研究的。
唐武宗是一个人,研究人物要看到他代表的晚唐时期。
那么研究唐武宗灭佛,必然要研究引发这件事的大背景。
这样一来,研究唐武宗灭佛就容易入手了。
首先就是要知道,他灭佛之前,大唐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灭佛的。
然而,这论文有不仅仅是研究唐武宗灭佛,还要跟朗达玛灭佛相比较,这样一来,就需要做一个横向对比了。
如果是学位论文,按照写论文的格式,这玩意还要弄个选题背景和意义。
不仅如此,还要分章,分别论述佛教在汉地跟吐蕃的传播情况。
接着才开始论述两地灭佛的历史渊源。
再开始论述他们灭佛的原因有何异同。
接着,肯定要详细研究灭佛的过程,最后才比较两地灭佛之后,对佛教的传播发展起到何种作用,最后一步自然就是总结了。
研究历史有啥?
自然是以古鉴今,以史为鉴。
所以肯定要说明,从这两起灭佛事件当中,后人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不然,研究个啥?
那么期刊投稿,又有何不同呢?
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那么水。
论文的格式也大不相同,这玩意,也要看期刊对论文的要求,这些都是技法,不是核心,核心还是研究的知识点。
对于苏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