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谁又想到在一次考古工地发掘的时候,因为感冒晕厥过去的他,眼睛再次睁开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年代了呢。
这就是命。
命运的牵引让自己再次跟北大结缘,苏亦觉得挺好。
众人大致打量一下校门,并没有久留,对于每一个前来复试的人来说,复试才是重头戏,参观是附带的。
至于苏亦,对于北大不要太熟悉,前世来了太多次,而老大哥钱立群,人家五十年代就考入北大,再次回来,算是故地重游。
就连陈飞,当知青前,也曾经来过北大,不然,他怎么会有北大梦呢。
为了方面全国各地前来复试的考生,北大方面提供了校内住宿,时间限三天。
然而,为了不耽搁,大部分考生都是提前来北大报道的。
这一来,问题就产生了。
因为,北大的复试通知书已经明确说明,提前报道的考生,不接待。
真的按照通知书的规定,考生都是要等明天才可以入校报道,但在场的诸位,都重视这次复试,提前一天报道。
这个时候,就有人犹豫,“北大会不会不让咱们进入校门内?”
“不至于,顶多不安排住宿而已。”钱立群说。
这点大家却不在乎,“这有啥,来之前在火车站没少睡地板,别说火车站,在知青点,荒郊野岭都睡过呢。”
听到这话,苏亦却哭笑不得。
这帮老大哥,都是吃过苦的人。
当然,真要条件有限,在教室过道打地铺,他也行。
但能不打地铺,不是更好?
陈飞或许感受到他的担心,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先问问。”
钱立群也道,“真不提供住所了,咱们到外面的招待所挤一挤也是可以的,不用担心。”
苏亦点了点头,也只能够这样。
作为老大哥,钱立群一马当先,直接朝着门卫走过去,“同志,你好,我们是过来参加研究生复试的考生,这是我的介绍信,请过目。”
身份证制度没实行前,唯一的身份证明就是介绍信,这是特殊年代的历史产物,很好限制了人口的流动,为社会治安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同时,也变相把百姓豢养在出生地。
结果,北大方面比大家想的还要人性化,钱立群出示介绍信,门岗放行,北大还安排工作人员把众人领到指定的招待所。
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