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表得分进行关联分析,或者如何在研究报告中同时呈现质性的描述性结果和量化的统计结果,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同时,讨论数据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如数据的可比性问题、不同方法结果的冲突处理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 混合研究质量评估标准:补充混合研究质量评估标准的内容。混合研究的质量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质性和量化研究的特点,教材可介绍常用的评估标准,如研究问题与方法的适配性、数据收集与分析的严谨性、不同方法结果的一致性与互补性、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与推广度等。通过对具体混合研究案例的质量评估,引导学生掌握如何从这些方面审视混合研究的质量,提高学生开展高质量混合研究的能力。同时,讨论混合研究质量评估与单一研究方法质量评估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混合研究过程中确保各个环节符合质量标准。
(四)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强化
1. 新兴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应关注新兴技术在教育研究中引发的伦理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可能涉及学生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研究可能面临算法偏见对学生公平性的影响等。教材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介绍这些新兴技术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剖析其中存在的伦理风险,如数据泄露、算法歧视等,并探讨相应的伦理应对策略,如加强数据加密、进行算法审计等,引导学生在运用新兴技术开展教育研究时,充分考虑伦理问题,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2. 跨文化研究伦理: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教育研究日益增多,教材应强化跨文化研究伦理的内容。跨文化研究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可能面临文化误解、价值观冲突等伦理挑战。教材可介绍跨文化研究伦理的特殊原则,如文化敏感性、尊重文化差异等,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在跨文化研究中遵循这些原则。例如,在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观念时,如何避免以自身文化视角解读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观念,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和隐私,确保研究过程符合当地文化的伦理规范。同时,讨论跨文化研究伦理在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意义。
3. 学术规范的新发展与实践指导:及时更新学术规范的内容,反映学术规范的新发展。例如,随着开放科学运动的兴起,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